謝忠國
摘? ? 要: 讀書可以明智,讀書使人成長,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陶冶情操都離不開書籍。小學階段是學習生涯的開始階段,也是最容易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階段,每個孩子都有過對知識的幻想與渴求,希望知道世界上一切神奇的事情。學生對于知識營養(yǎng)的汲取來源于生活,來自于課堂,也來源于課外閱讀。
關鍵詞: 閱讀興趣? ? 小學語文? ? 培養(yǎng)方法
經(jīng)過多次修改和修正的語文教學新標準強調(diào):讀書要從小學生抓起,大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熱愛讀書,熱愛知識,不但要在閱讀量上達到基本的標準,而且要在閱讀質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學生在枯燥無味的題海生活中顯得無助又彷徨,與其大量做作業(yè)不如讓學生多讀幾本好書,精讀,要讀完正本,寫下自己的體會和感想,不論是什么類型,都要多鼓勵他們發(fā)展喜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于一件事情失去興趣,那么不論外界怎么努力和施壓,主體也不會有明顯的進步,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讓他們安下心來認真閱讀,不一定要讀得多么大聲,但是一定要讀出書的味道,讀出感覺,加入自己的情感,體會作者所構造的意境,仿佛置身于當時的環(huán)境,一定要“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學生一旦養(yǎng)成習慣,讀出興趣,那么一切就水到渠成。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方面,我有獨到的見解和特別的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
一、讓學生在書本的情境中漫步,在漫步中領悟真諦。
不論是好的文章還是好的書籍,跟美食都是一樣的,如果一個餓漢碰到了想吃的美食,那么一定會垂涎三尺,并且大吃一頓,這個過程對他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但是如果沒有碰到適合自己胃口的,或者今天心情不好,那么也許代表你沒有食欲。讀書也是同樣的道理,好的書籍,并且適合自己的書籍,一定會讓你飽餐一頓,相反一些爛文章,或者評價較低的書籍反而會讓你失去興趣,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促進小學生讀書的效果,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首先情境一定要充滿未知和疑問,這樣可以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但是一定要恰到好處,深入淺出,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的心理和強烈的想要探索未知的精神,牢牢抓住他們的心理訴求,花心思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以豐富的課外讀物激發(f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向知識的海洋進發(fā)。例如:我在教學《父親》這課時,由于課文本身就是在講述我與父親之間的故事細節(jié),為了突出細節(jié)并且讓學生感受課文環(huán)境,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聽了《父親》這首歌曲,伴隨著歌曲的旋律,學生好像進入課文中的場景,感受作者在火車站與父親接觸的那一個個細節(jié),體會當時作者的心情,然后我復述課文,學生在我的講述過程中慢慢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那一幕幕像電影一樣的場景在他們腦海中回放,學生享受整個閱讀過程,也體會閱讀本身的美,不但激發(fā)了對于知識的訴求與渴望,而且對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擁有了自主性。在這種氛圍中,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閱讀的意義,更加喜愛語文學習的過程,對于語文學習充滿好奇與激情。
二、讓感情融入范讀,教師用激情感染學生情感。
讀書如同吃飯一樣,書籍就是我們的精神食糧,當你吃飯感覺索然無味時,如果看到身邊有人嚼得津津有味,就會忍不住大口吞咽,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時候充分發(fā)揮熱忱,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和點燃每一個學生,讓激情產(chǎn)生碰撞,讓靈魂相互交融,產(chǎn)生共鳴。不但要讓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提升,而且要讓他們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發(fā)熱,不要將閱讀當成一種負擔。教師用實際行動帶領學生在熱愛閱讀的道路上突飛猛進,閱讀的聲音時而細膩,時而響亮,時而柔和,時而迅猛,充分把握整個文章的感情,并且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懷,一定要興趣盎然地閱讀,不但用心領悟,而且更多地表達自己的體會和見解。例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的第三節(jié)是在描述五位英雄戰(zhàn)士將可惡的敵人引上絕路,避免整個部隊主力和人民遭受敵人打擊,班長馬寶玉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zhàn)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還有五位壯士跳崖時呼喊發(fā)出壯烈豪邁的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chǎn)黨萬歲!”當老師用激情澎湃的情感朗讀完這段文字之后,學生都被英雄戰(zhàn)士這種無所畏懼的氣勢及深深的愛國情感、無謂犧牲的精神打動,仿佛自己就是那個與敵人斗智斗勇的革命戰(zhàn)士,身上充滿正能量,一股熱血涌上心頭。老師馬上抓住這個氛圍:給出你的邀請和號召,有沒有同學想要表達出你對五位革命戰(zhàn)士的敬佩,以及對敵人痛心疾首的憎恨的感情,這個時候學生一定會迸發(fā)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這不但是一次閱讀教育,還是一次愛國教育,學生一個個都像是小紅軍戰(zhàn)士,想要為革命事業(yè)奮斗到底,那種在朗讀時候發(fā)出的感情和想要表達的態(tài)度,以及對閱讀的喜愛,效果都優(yōu)于教師單純的朗讀。
三、靈活構思,采取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引導,以讀為主。
閱讀教學的本身就是要追求以讀書為主體的教學過程,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要多讀,多看,多思考,只有大量閱讀,大量思考和分析,寫下筆記和感悟,才可以使經(jīng)驗逐步積累,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所以說一次好講解不如一次自我的范讀,在平時的班級活動及校園活動中要進行大量的讀書活動,組織學生相互交流,互相推薦一本自己讀過的好書,或者一群人坐在一起專心讀書,只有大量閱讀學生才可以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中感悟和體會。必須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沖動,廣泛激發(fā)學生對于讀書和語文學習的熱情。一篇課文,如果只是單純讓學生閱讀,就顯得整個教學非常單薄,并且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讓學生感覺到無聊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的閱讀興趣空前高漲,使他們愛上讀書,更喜歡語文,體會語文學習的魅力。在課文《橋》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范讀課文,然后讓他們大概了解整個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突如其來的洪水如猛獸一般向村莊奔涌而來時,一位看似普通并且平凡的老共產(chǎn)黨員靠著自己的沉著,冷靜的思考,以及大義凜然的處理方式,讓村子里一百多號村民安全度過洪水到達橋的對岸,他始終要求黨員同志在承擔責任,排在隊伍的最后方,他嚴格要求自己和也是黨員的兒子最后撤離,但是洪水無情,他們最后帶著共產(chǎn)黨員的尊嚴永遠留在了洪水的旋渦中。教師在對于整篇課文閱讀方式的處理上,就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增加閱讀方式,豐富教學過程,不但使閱讀教學散發(fā)出光輝,而且讓學生明白文章中所蘊含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學習優(yōu)秀的共產(chǎn)動員舍己為人的精神。可以讓學生自行分配角色,根據(jù)不同人物的設定,人物的心理活動及感情,再加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將整個文章朗讀出來,既豐富了課堂層次,又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舉兩得。
四、開展活動,提高興趣。
要想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真正提高,僅僅依靠學校內(nèi)學習和閱讀的書本是不夠的,還要廣泛增加課外閱讀書籍的數(shù)量。要開展家庭與學校聯(lián)合培養(yǎng)的方式,教師將一些好的書籍列出清單,印發(fā)給學生帶回家,要求在家長的配合與輔助下完成這些書籍的閱讀,可以適當提高書本的質量,增加學生在課外閱讀的任務,每周一在班級內(nèi)與大家分享,自己讀書的進度及上周所自讀的內(nèi)容,或者對于讀到的好詞好句,以及優(yōu)美的唐詩宋詞,都可以跟同學分享,或者在周一舉辦一個展示,大家可以進行散文的朗讀比賽,詩詞朗誦,或者其他豐富的閱讀比賽,家長也要配合學校,為學生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通過一系列閱讀比賽活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班級里少了追逐打鬧的行為,更多的是在很多閱讀精英的帶領下,大家都表現(xiàn)出高漲的學習熱情,都爭相比賽讀書,看誰讀得又快又好。
興趣是需要慢慢培養(yǎng)的,習慣也是要慢慢養(yǎng)成的,這不但是教師的責任,更多是受家長和家庭的影響。對于教學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精心設計,家庭中讀書氛圍的營造需要家長親歷親為。總之,我們不僅要為學生照亮遠方,引導前行,更要讓他們享受讀書和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和空間里不斷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羅慶英.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和能力[J].學周刊,2014(7):128.
[2]敖敦其木格.探析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J].才智,2015(27).
[3]郭亞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J].科技資訊,2015,13(2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