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澎
摘要:新時代賦予了教師職業新的使命——立德樹人。所謂“德高為師、學高為范”,作為一名新時代的人民教師,天職就是教書育人,我們應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如何做好引路人?言傳身教,以身作責!教師的職業特點是與學生面對面的實施教育,因此,教師必須“身教重于言教”,而教師的行為常常是最好的教材。
關鍵詞:新時代;立德樹人;師德師風
習近平主席《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推進高等教育四個回歸》的報告,帶領我們開啟了“新時代全國高等教育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的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學的講話中對高等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四個回歸”和“兩個重要標準”,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就是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標準。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還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四有好老師!
一、如何才算一名新時代的高素質的四有好老師呢?
我的理解是一首先,教師必須是一名品德高尚的人。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老師必須品德高尚,為學生樹立典范。唐代韓愈先生在著名的《師說》中比較全面地闡述了教師的職責在于:“傳道、授業、解惑”,并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大意是說凡是得到學問的地方就可作為老師來敬重。反過來說,不能盡到教師職責的就難以讓人作為老師來敬重了。
要將師德具體表現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達到既教書又育人,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忠于教育事業。教師要以自己的職業為自豪,為學院培養有情操有理想,有思考,有身體的現代化人才。勤勤懇懇、格守職責、不可見異思遷,要立志為教育事業貢獻畢生。
(2)教師必須愛護學生,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性格,我們要學會傾聽,多些理解,包容,懂得去欣賞學生。堅持“嚴、愛”并舉的原則,對學生在學習上熱心,紀律上嚴格。關心每一位后進生,對后進生不拋棄,不放棄。牢固樹立“轉化一名后進生與培養一名優等生同等重要”、“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等觀念。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對學生始終是一副嚴肅的表情,對學生的過失或錯誤,不分青紅皂白,一頓猛批,甚至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毫不留情面,這樣往往會傷了學生的自尊,結果造成師生的對立。當然不否認“嚴師出高徒”,但要“嚴”的有理、有章法,絕不可形成學生表面“敬你”,心里恨你的師生關系,這樣是達不到育人目的的。教師只有內心開始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才能建立起“尊師愛生”的融洽關系。
(3)教師必須嚴謹治學且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一名合格的教師最起碼在學科上做到博學,有豐富的教學知識和教學經驗,所以要求教師不斷深入學習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做井底之蛙,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將不知以為知,否則既誤人子弟更是損壞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俗話說:“正人先正己”。在教書方面,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同樣,在育人方面,教師只有具備崇高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準,才能給學生做出好的榜樣,才能得到學生的敬仰,才有資格對學生實施育人教育,同時也會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4)教師首先必須為人師表。教師肩負著教書育人、傳播人類文明的使命、培養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質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教師必須自覺,高標準要求自己,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從而才能培養出健康合格的學生。不能在課堂上侃侃而談,風度翩翩,在課下卻忽視了自身對學生的影響作用,說話隨隨便便,舉止拖拖拉拉,這些都會給自己的人格修養帶來很大的削減,甚至會讓自己的苦心白費,給學生以“言行不一”形象,為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埋下了隱患。因此,要時時處處注意自身形象,給學生以模范表率作用,真正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5)教師必須文明禮貌,有端莊的儀表,舉止得體大方。禮儀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教書和育人是緊密相連的,其實教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育人,而育人(也指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做好了,必將對教書產生很大的促進。但愿我們當老師的都能做到如魯迅先生所說的“其身亡而其教猶存”,推而廣之,做到“其身離而其教猶存”。
還有很重要一條,教師作為中國公民,必須率先做出表率,知法、守法、用法。
二、結語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盀槿藥煴怼笔菐燂L師德建設的重點和基礎,需要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以優秀的品德影響學生,以嚴謹的作風激勵學生,“先做人、后做事”,以學生能接受的師德師風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載體,成為基礎榜樣的作用。積聚由“教書匠”向優秀教師乃至教育家跨越的寶貴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