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寶杰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也受到了影響,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相比于傳統數學課堂的保守,現代化的數學課堂則更為開放,可以容納更多的教學元素在課堂中。學生最為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數學教師可以積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讓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掌握新的學習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理解知識,從而發揮生活化教學法對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教學;生活導入;生活案例;實踐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大部分的學生都習慣以直觀、形象的思維去認知和分析事物,但是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自然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小的阻礙。另外,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完全圍繞數學教材展開,這使得不少學生產生了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分離的錯誤認知,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對此,數學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生活化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的方向去分析和理解知識,幫助學生的思維完成轉變,從而有效發揮生活化教學法對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 生活導入,吸引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
導入階段是數學教學的開始部分,對整堂課的教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導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數學教學的質量,因此,數學教師要重視課堂的導入環節。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有生活氣息的導入方法,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接納課堂教學,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時要充分考慮學生,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面進行教學,以此來保證達到預計的效果,從而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時,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常識導入課堂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大家每天的起床時間、上課時間和放學時間都是固定的,這就涉及時間這個概念,我們有必要去認識它。接下來就請大家在課堂中找出問題的答案吧。”學生被我所講的內容吸引,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的體驗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通過在課堂中以生活常識導入新課,成功地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同時,學生在熟悉的日常環境中學習,可以取得更優質的學習成果,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 生活案例,協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知識大部分都比較抽象,而學生的數學思維還沒有完全形成,致使很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停留在基礎階段,數學基礎不牢固。在現代化的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實際生活的案例進行授課,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分析數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借助生活案例進行教學,可以協助學生加強對教材中知識的理解。在課堂開始,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和大人一起去超市購物時可以發現,有不少商品標價中都有一個點,這個就是小數點,而小數點之后的數字我們稱之為小數,那么小數表達什么意義,又有哪些性質呢?請大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經驗完成對這部分知識的研究吧。”學生聽我講完之后開始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探究,并回想生活中的經歷進行分析。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順利完成了學習任務。這樣借助生活案例進行授課,使學生學會了從生活的角度分析數學知識,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 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新課標的教學改革中要求在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這也正是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所欠缺的。實施生活化教學法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實現知識的轉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毫米、分米的認識》時,開展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在課堂開始,我先給學生講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以及它們與厘米之間的換算關系,隨后讓學生通過測量將周圍的物體分別用不同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知識將物體對應的長度分別進行換算,以毫米、厘米和分米的單位分別表示出來。這樣,通過在課堂中開始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熟練,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數學教師可以靈活地將生活化教學法應用到課堂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致,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如意.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121-122.
[2]孫秀.讓數學回歸生活——例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