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瑩
摘 要: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是民族藝術中的璀璨奇葩。幾千年來形成的剪紙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極好教育資源。剪紙藝術進入小學美術課堂,不但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情感,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并且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操。
關鍵詞:傳統文化;創造力;審美情趣;良好習慣
剪紙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是民族藝術中的璀璨奇葩。幾千年來形成的剪紙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傳統民間技藝的極好教育資源。剪紙藝術進入小學美術課堂,不但可以從小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并且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一 在小學開展剪紙教學可以傳承民族文化,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幾千年來形成的剪紙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資源,是小學藝術、美術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在,很多的中小學都開設了剪紙課,這對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進行剪紙教學也是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手段。開展剪紙教學,既能讓學生學到一種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又能讓學生們了解傳統文化,體會其中的文化精神內涵,激發對傳統技藝和文化的興趣,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間藝術。
二 在小學開展剪紙,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剪紙的工具比較簡單,便于在課堂上操作,剪紙的手法可以簡單隨意,也可以復雜專業,所以給了學生巨大的想象空間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剪紙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集中注意力,根據自己頭腦中感知過的事物,對剪紙的圖案進行構思和設計。之后,在剪的過程中,需要手眼協調,不斷地調整剪刀的運行方向及力度,剪出所創作的圖案。在以上的過程中,構思和設計剪紙圖案,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剪的過程,又培養了學生的手眼協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三 在小學開展剪紙,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剪紙的形象夸張、色彩艷麗,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而且十分貼近我們的生活,特別是一些民間的剪紙作品,比如過年時貼的一些吉祥的圖案很多都是用剪紙的形式。所以,在教學時,我經常讓學生欣賞不同地域、不同手法、不同用途的剪紙作品,讓學生了解這些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和它們的不同用途,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例如:在教學《吉祥圖案》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一些傳統的吉祥圖案,引導學生了解圖案所表達的寓意、用途以及一些剪紙的手法,最后讓學生設計制作吉祥圖案以表達自己的美好心愿。學生制作完后,讓學生把作品送給家人朋友或者用作品裝飾教室。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的剪紙文化,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又可以表達祝福、美化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 在剪紙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
在剪紙活動中,我們重視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每次進行剪紙活動前,都先要求學生把工具擺放整齊,在桌子上放裝廢紙的盒子。在剪紙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不把剪刀對著別人,不湊近別人看,不讓紙屑掉在地上,剪完后把剪刀放在桌子上,課后再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都如此。我們也曾為剪刀的安全擔心過,可實驗以來很少發生意外。在剪紙過程中,要剪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必須按先后順序一步一步地進行,否則就會失敗,學生通過反復的實踐,明白了圖示與圖示之間的相互關系,所以他們對待每一次剪紙活動都十分認真,如此重復,學生漸漸養成了一定的規則意識。
五 剪紙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剪紙活動不僅有助于剪紙技能的發展,而且有助于創造力、動手、想象、觀察、審美等一切能力的全面培養和發展,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在作品設計制作過程中,不能一味地模仿,而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如各種圖案的組合、各種圖案的穿插,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平時細致地觀察、認真地思考和平時設計制作經驗的積累,等等,這一切都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開展剪紙教學,可以傳承我國的民間剪紙藝術,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也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做事習慣,更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S].2011.
[2]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美術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J].中國美術教育,2000(4).
[3]孫培青.中國教育史(第四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4]張斌賢,王晨.外國教育史(第二版)[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