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曹欣然
【摘 要】改革開放以后,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而且在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據目前統計,中小企業占據我國企業總量的 99%,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吸收勞動力就業與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力量。但是,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存在著很多問題,而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于企業防范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及提高資本獲利能力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所以,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必須建立并不斷完善其內部控制制度。
【關鍵詞】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解決對策
與大企業不同,中小企業沒有復雜的規章制度,沒有固定的工作流程,其在經營體制和工作程序等方面均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所謂“船小好掉頭”,他們通常能夠根據市場需求,靈活地做出其生產、轉產等重大決策,快速適應市場變化,即當經濟波動時,能較快轉向,及時進入或退出某行業市場。中小企業靈活的經營機制,使得其具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相應的,其投入產出率也較高。但也正是由于中小企業通常只根據市場需求改變經營決策,進而追求短期效益,使得其缺乏內部控制體系。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內部環境基礎薄弱
由于大多數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文化修養較低、思想觀念不太先進,導致其對經營管理比較輕視,只是一味地將目光放在生產部門,認為生產部門才是企業最重要的地方,企業的利潤都是由生產部門所創造的。他們普遍只重視短期利益而甚少考慮長期利益,導致他們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出現了很大的偏差。雖然也有一部分企業經營管理者已經意識到內部控制對企業有用處,但他們也沒有將內部控制放在企業經營管理的戰略高度來考慮,僅僅是將內部控制看作是某一管理部門的事情。
(二)內部控制監督不力
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性、有效地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維護企業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并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內部控制是一套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有效制約的自律系統,因此內部的監督機制是非常關鍵的,有效的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系統能夠正常運行的保證。根據上表得知在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并沒有完整的內部監督機制,有的企業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但卻形同虛設,有的干脆直接就沒有內部審計這個部門。
(三)缺乏風險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充足的資本積累,中小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能力與大企業相比處于明顯的劣勢,加大了中小企業破產倒閉的風險。經營的穩定性差,競爭力風險與經營風險明顯增大,企業整體實力差,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的脆弱使企業發展難以為繼。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不高。真實、詳細的財務報表和其他主要經營信息很難獲得;許多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混亂,報表賬冊不全,內控制度不嚴,甚至一廠多套賬目,財務信息嚴重失真。來自政府部門的風險:政府部門的不適當干預,政府對中小企業政策的不穩定性。來自法律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風險特別占絕對多數的民營中小企業長期處于不規范的社會環境中奮力抗爭。難以對我國所有中小企業提供規范的有約束力的法規保護。
二、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研究
(一)規范法人治理結構
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所以中小企業必須改善其現有的家族治理模式,使企業的治理模式能夠適應目前的經濟環境,以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并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對企業的融通資金增多,就會改變企業的股權結構分散了企業面對的風險,也解決了企業中“一股獨大”的現象,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中小企業改變其家族式“兩權合一”的治理模式。這時需要通過政府的力量來健全企業的外部市場體系。要做到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徹底分離,必須使董事會擁有對企業重大經濟事務絕對的決策權。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董事會的職責:首先,董事會要代表公司股東監督經營者的行為,避免經營者暗中徇私舞弊;第二,董事會為了保護股東的利益,要成為股東財產的受托管理人。
(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內部建立企業自我完善、健康發展的免疫機制,具有積極性、綜合性、廣泛性與獨立性等特點。塌能夠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所以,為了提高中小企業企業的競爭力,我們必須找準內部審計的定位,使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其各項職能。所以,內部審計的職能不能僅僅止步于監督,而應該更多的在經濟咨詢、評價服務方面施展拳腳。這個服務職能主要是指,內部審計部門要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發現企業可能會面臨的風險與一些影響內部控制的缺陷,對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并向企業管理層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和建設性的意見,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得到改善,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一定要讓內部審計真正的發揮其資詢評價的職能,內部審計才能更好地幫助企業管理層做出明智的決策,使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當然內部審計的職能由監督轉向服務,并不是要放棄監督,而是要通過其服務職能促使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
(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的信息庫,是企業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的關鍵步驟。預警信息庫中的信息資源,是原始警源信息向預警指標提供的數據結果。該信息庫的來源主要包括企業的各類財務報表、各種交易處理信息、各種政策法律法規信息、宏觀經濟局勢信息等各類會對企業的生存發展造成影響的信息資源。同時,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在系統性、預測性、動態性、及時性的基礎上使信息庫中的信息能夠順利傳達。預警信息庫是整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基礎,對財務狀況的分析、監控的原始數據信息、政策信息都是來源于此,因此在具體運作時,要對該庫進行必要、及時、有效地維護與更新,這樣才能保證信息的及時、動態、正確、有效地運用在財務預警體系之中,使財務預警系統能有效分析企業現狀,進而預知企業可能發生的財務危機。
(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在一定意義上其實就是企業家文化,也許中小企業在成立時就帶有與企業家的價值觀、能力等密切相關的企業文化,因而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對企業文化的正確認識和理解以及如何審時度勢地打造并踐行企業文化,顯得及其重要。這要求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對企業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并需要對企業文化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努力成為企業文化的先驅,成為企業文化精神的化身,通過言傳和身教向全體員工灌輸企業的價值觀,啟發和帶動全體員工形成企業文化模式;二要善于發現和樹立榜樣。充分利用典型事例和模范人物來鼓舞全體員工,促進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不單單只是為了建設企業文化,而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為員工帶來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因此,企業必須建立激勵機制,激勵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通過激勵調動員工建設企業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使得企業文化建設得以順利進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具有員工人數少、組織規模小、產品業務較單一和發展速度較快等特點,其在內部控制制度的施行上有一定的成績,但總體并不樂觀,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進一步的改善。根據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通過系統的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原因,包括企業治理結構不規范、中小企業文化落后、內部審計職能弱化以及風險管理不受重視等。并提出了相關的改進建議,包括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中小企業文化、充分發揮其內部審計的作用及建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參考文獻】
[1]王海兵.企業合同內部控制審計研究——基于戰略性社會責任的視閾[J/OL].會計之友,2019(06):2-8.
[2]孟莉.關于加強油田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9(06):82-83.
[3]余學斌,劉鳳琴,張丹梅.產品市場競爭、內部控制與業績快報質量——來自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財會通訊,2019(06):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