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分析了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意義,隨后介紹了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包括幫助學生培養生命觀念、培養學生科學思維以及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等,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社會未來的發展培養出更多的人才,而核心素養也是社會公民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重要的能力與品質。初中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應該立足生物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特點,采取有效方法,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一、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意義
教師想要利用初中生物課程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就應該樹立生物教學觀念,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一種生物認識。讓學生了解生物相關知識內容。生物課程也和其他課程之間存在的一定的差異。將核心素養內容融入初中生物課程當中,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從而對生物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在學習生物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意蘊,并促進自身社會價值的有效實現。
二、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教學方法
(一)幫助學生培養生命觀念
生物科學主要就是研究自然中的各種生命現象,挖掘生命規律。因此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是將自然中的各種物質作為基礎研究內容的,生命也是物質的一種形式,盡管和其他物質有所差異,但是也屬于一種獨特的物質存在。為此在進行初中生物教學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感受生命過程,并創造出相應的條件,讓學生體會生命的重要性。并將珍愛生命這一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教導學生不僅要珍愛自己的生命,同時還應該珍愛周圍環境環境中的各種生命形式。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感受生命,讓學生觀察一朵花從盛開到枯萎的過程,讓學生在看到花朵的傳粉開花過程后,認識到植物繁殖的神奇之處。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種子從發芽到幼苗最后到成熟的過程,體會植物發育過程的奇妙之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析蝴蝶飛舞、蜜蜂采蜜、蜘蛛結網以及螞蟻筑巢等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挖掘其中的問題。通過觀察生物組成結構還能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系統的偉大之處。生物體內部都擁有完善的組成結構,包括動物和植物體等內部都擁有較為完善的結構層次。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心分析植物內部的細胞、器官等結構,感受生命系統的完整性。
(二)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其實就是學生對于生命現象等規律的研究方法,包括批判性思維、模型建模、演繹推理、總結概括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下面幾種方法進行教學。首先是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理性分析相關數據信息,并收獲正確結果。比如讓學生在實驗活動中系統整理、分析相關的記錄數據,比如柱狀圖、餅狀圖等內容,或是繪制曲線圖、計算平均值、比較列表等。讓學生能夠對圖表中所展示出來的數據信息進行理性判斷與分析,從而獲得一種準確結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預測,從而結合預測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獲得最終結果。其次是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實例,設置出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靈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生物學知識進行邏輯推理,獲得最終結論,同時還可以將各種問題變成練習題,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并讓學生通過自己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驗證。
(三)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積極擴展實驗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探究能力,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并根據生活中的各種現實問題,設計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探究問題,并設計相應的研究方案,隨后讓學生主動進行組團合作,并自己去探查相關資料,制訂研究方案等,對實驗過程進行詳細記錄,通過科學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準確分析,并將最終結果準確表達出來。比如在研究種子成長過程中的結構形態這一實驗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方法進行,讓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有的學生負責觀察種子發芽初期的狀態,而有的學生負責研究種子成長一周后的形態變化等,還有的學生負責觀察種子在半個月后的成長狀態,最后讓剩下的學生記錄種子在一個月后的成長狀況,最后將所有成員的記錄內容匯聚到一起,對種子成長狀況進行系統分析,這種探究方法能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同時教師還應該通過對生活進行細心觀察,并提出相關問題,通過所學知識提出假設,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活動。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學生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品質基礎,同時也是全體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主要責任,為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保持良好的教學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讓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趙曉潘.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以“人體的激素調節”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8,34(6):14-15.
作者簡介:高龍君,女,漢族,籍貫:黑龍江哈爾濱,出生于1979年11月13日。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