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改玲
摘 要:新課改的實行,要求高中體育教學以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但由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較為落后,降低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使教育資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了體育教學質量。針對這種教育現狀,應順應新課改要求,實行體育專項化教育改革,轉變學生的固有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提升高中體育教學整體水平。
關鍵詞: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實踐性;有效策略
教師參考高中體育教學標準,結合現階段體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特點做出合理有效的體育專項化教學方案。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體育積極性,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能力。同時創新教學模式,運用有效的方法實行專項化教學,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體育課堂,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團結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
一、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的意義
1.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體育作為高中階段一項輔助學科,往往得不到學生的較大關注,這與學生的個人思想素質有很大聯系。一方面是學生自己對于體育學習并不看重,導致體育教學開展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學校的體育教學模式較為落后,每堂課程都是簡單的教學重復,學生提不起興趣。而有一部分學校由于對體育的不重視,甚至一人多用,許多非專科出身的老師被指派當體育老師,或者一個體育老師通常負責多個年級,導致老師沒有能力或精力去做針對性的體育教學。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質量。
2.專項化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新課改的要求,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更要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與團結意識等方面能力。專項化改革能有效推進以學生綜合素質為培養重心的體育教學,強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身體素質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體育教學在身體素質與精神思想層面有綜合性的提高,進而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進步。
二、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實踐的有效策略
1.讓學生進行合理的課程選擇
新課改強調學生微課堂主體,那么課程的選擇就應該讓學生自己選定。學校給予學生自由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這要求學校根據本身的現有教學資源、器材場地等外在因素再根據學生整體情況進行不同的體育項目安排。如果是沒有體育專項分化的學校,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項目選擇后進行項目訓練與
培養。
根據學校提供的體育專項課程選擇,學生便能結合自己的身體素質與興趣進行合理的篩選,這樣能保證學生對所選項目課程的最大熱情,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專項教學課堂。比如一些學生個子很高,他們便會偏向籃球與排球這些利用身高優勢的體育項目進行訓練;再比如某些學生四肢靈活,但個子較低,那乒乓球與足球這些體育項目便會更適合他們。通過針對性的選擇,學生在專項教學中便會利用自身優勢,努力提高體育技能水平,實現體育素質的有效提升。
2.創新教學模式,制訂有效教學設計
(1)分組訓練模式
教師應當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分組的形式,在對學生進行專項技能訓練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組內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集體意識。比如在學習排球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點球、傳球接力,組內成員互相傳遞,訓練學生手肘擊球的力量。讓組內成員根據排球所需要的不同技能進行合作訓練,教師在訓練過程中加以指導,使學生的排球水平得以進步。在小組訓練完成之后,可以進行本組的排球比賽練習,有本組成員參加比賽。之后根據比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或肢體演示,互相幫助彼此進行技巧能力提升。通過這種小組訓練形式,學生會以組作為集體,對體育項目進行訓練與錯誤糾正。通過討論與交流,不僅增強了學生的體育素質能力,更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2)開展專項體育游戲比賽
適當地在課堂開展一些競技小游戲,可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比如在進行足球訓練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由每組依次參加比賽,其余組成員圍繞足球場一大圈朝里擊球,而作為參賽組要及時躲避周圍組的球。這樣依次進行擊球游戲,一定時間內剩余人數多的組獲勝。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體育競技意識。同時,在游戲進行中有效地對學生的身體靈敏度進行了有效訓練,而靈敏度是足球中所必需的身體素質之一。教師針對不同的體育技巧能力多增設一些競技小游戲,幫助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同時提升學生的體育競爭意識能力。
3.進行合理的教學課程評價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適當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與正面評價往往能幫助學生建立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投入到體育項目訓練與競技當中。這就要求教師制訂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技能進步給予鼓勵,幫助學生建立信心,不斷進步;在比賽勝利時對獲勝方進行適當獎勵作為對他們的鼓勵,也可以有效激發其他人的競技欲望;在每節課結束時,對每組學生的當堂表現做出評價與鼓舞,給予有效的糾正方法等等。通過這一系列評價措施,學生便能在今后的訓練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發揮自身的優勢,逐漸建立對體育的信心,樹立更好的價值觀念與體育道德精神,促進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的來說,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意愿,挖掘學生的優勢,使學生利用自身所長進行項目選擇。在教學課堂中積極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分組訓練、合作以及競爭。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集體意識。最后針對學生表現進行鼓舞與評價,幫助學生改善技能水平,建立自信心,樹立良好體育道德意識,從而促使高中體育教學的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張雨時.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實踐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31):45.
[2]潘華.新課標下高中體育選項教學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1):17.
[3]孟祥梅.高中體育的新課程改革教學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3(2):3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