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梅
摘 要:物理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新增的一門基礎性課程,是學生初中成績考核的參考標準之一。“合作學習”的提出起源于美國,七八十年代中期時取得一定進展。隨著新時期教育改革和世界文化的深度交融,該理論模式傳入我國,開始進行應用研究。主要以人教版中學教材為例,率先對該版本教材的特點進行闡述,然后提出中學物理應用合作學習模式的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中學物理;應用建議
新時期的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枯燥的教學課堂充滿趣味性,因此合作學習就成為大家應用的方式之一。針對物理課程,秉持的教育理念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對學生發展加以重視,進行自主的科學探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所以,業務教育階段的教學要求進一步走進學生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增強實踐解決能力,樹立創新意識,在創新中學習物理。下面筆者將針對中學物理課堂合作學習方式展開探究。
一、人教版中學物理教材特征
(一)教材編排合理
人教版中學物理內容是按照物質運動形態由低到高進行排列的,也就是力、熱、電和原子的順序,從整體架構上來說,整體具有一定的邏輯合理性。每個章節之間的內容是前后連貫和銜接的,教材內容中的熱學和原子等都是在力學的基礎上來進行研究的,因此,教材內容的編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學生地位凸顯
人教版物理教材內容設置更加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對于學生認知物理結構與規律關系方面能夠更好地進行處理,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可以將學習發展水平作為線索,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另外,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更加愿意讀書,教材在編排上還加強了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性,讓學生更加便于對知識點進行預習與鞏固。從整體而言,在生動的插圖、合理的順序和難度的習題的幫助下,學生可以比較容易地掌握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三)加強實驗探索
物理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實驗作為輔助,以檢驗物理理論知識的正確與否,因此實驗在中學物理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對于實驗的重要性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并且細化了實驗的過程。實驗的流程如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實驗設計—實驗論證—結果分析—互動交流。由此可見,人教版教材對于實驗的探索方面有所加強,不過雖然教材中對實驗有所涉及,因為部分客觀條件限制,并非需要在課堂上全部進行。原因在于能夠節約一定的時間,將時間留給其他主要內容,另外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與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堂上的教學環節主要包括設計實驗與開展實驗的環節,其他緩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前或課后完成。
二、中學物理課程合作學習應用建議
(一)創造學習環境
合作學習在中學物理課堂中的有效應用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為學生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中學物理教材中最先學習的內容為聲學知識,聲音的傳播是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論證的,例如,兩個學生為一組,以長水管為實驗工具,其中一方敲擊水管,另一方可以聽到聲音。所以,教師需要給學生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加強學生的合作,讓他們學會尊重和理解對方,給予他們想要合作的思想。通過實驗全過程的操作與相互討論,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習慣,體會合作學習的深層涵義,讓物理課堂充滿活力。
(二)細化實驗責任
中學物理教學實驗過程中,因為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任務是無法單獨完成的,只能通過雙人或多人合作才能達到教學效果。教師在實驗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深入的挖掘,給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契機,可以安排分組實驗之后,明確每個學生應該負責的事項,責任到人。或者在進行小組的劃分后,可以由小組人員自行細化責任,讓每個小組人員都有清晰的實驗任務。在實驗的帶動下,他們的團隊意識會更加強烈,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三)教師有效引導
學生如果缺乏必要的合作技巧,就無法進行真正有效的合作學習,甚至無法開展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的背景下,教師也是合作者,教師應當參與到不同的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平等對話。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合作技巧的指導:指導合作小組分配學習角色;指導小組成員輔導同伴;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共同討論;指導小組成員學會相互交流。當小組的合作學習遇到困難時,教師應當及時、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提供必要的幫助。
合作學習是新時期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中學物理的科學應用中,有助于師生教學觀念的轉變,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克服教學中的不利因素,隨著學生年級的不斷提高,增強合作學習的難度,讓合作學習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黃佳蘭.合作學習理念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J].生物技術世界,2015(10).
[2]林惠堅.合作探究,快樂學習: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5(3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