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美麗
摘 要:高中生物是高中生學習生物知識以及形成良好學習思維的重要時期。相對于初中生物知識而言,高中生物學習內容相對較多,知識更為具體,難度也有了明顯提高,這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能力帶來了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應當將課堂知識講解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將生活知識融入各個教學環節,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自主性,提升其學習效率。
關鍵詞: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學效率
生活化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依據當前教學內容,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較為緊密的生活實例,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結合,進而更好地簡化生物知識,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效率。基于此,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就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學,提升高中生物教學效率進行了簡單探究分析,望為其他教學同仁提供一些參考,不足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精選教學資源,創設生活情境
在新課改理念中,課堂情境創設尤為重要。良好的教學情境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當前課堂氛圍[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化教學資料,并對其潛在內容進行有效挖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化學習情境,幫助學生建構良好的知識體系。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學生走進教室時已經對周圍學習環境產生了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因此,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應當選用生活化導入方式,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實例應用到課堂導入中,進而有效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欲望。通過學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細胞的糖類和脂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經驗應用至課堂導入環節,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多個問題幫助學生思考:現在有兩份早餐,分別是雞蛋和牛奶、饅頭和水,你會選擇哪一個?很多人為了減肥,都不吃脂類食物,脂類真的這么討厭嗎?當你剛剛參加完800米比賽,消耗了大量體力,什么物質可以幫助你快速補充能量?學生在思考問題過程中,會與同學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分析上述問題不難發現,所有問題都是以日常生活事件作為背景的,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問題引導下,學生會回憶自己吃的早餐、運動后吃的補充體能的食物,為了證實自己的答案,積極自主開展新課學習。在學生回答完成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得到結論: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在糖類知識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再次回到導入問題,讓學生從科學的角度選擇食物。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高中生物教材知識抽象性、理論性相對較強,在長期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極易產生厭學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分享生活經驗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依據當前教學內容融入生活因素,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有效關聯,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教學內容轉變為學生真實生活體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落實生活化教學理念,選用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免疫調節”教學過程中,該節學習了過敏反應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入生活情境:生病的時候打過針嗎?打針之前要不要做皮試?為什么打針之前還要做皮試呢?做了皮試就肯定可以打針嗎?班級學生肯定有類似的生活經驗,一些學生在接觸花粉后患上了過敏性鼻炎,這些都是什么原因?此種生活情境可快速引發學生共鳴,通過此種生活化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過敏反應,將該部分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知識進行有效融合,必定會加深學生學習
印象。
二、聯系社會生活,鞏固生物知識
高中生物必修模塊有很多內容都會出現,生物學科與生活、社會有密切聯系。“科學·技術·社會”這一模塊更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與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的聯系”以及“科學·技術·社會”版塊內容,幫助學生鞏固生物知識,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思考生活問題,實現溫故而
知新。
(一)利用與生活的聯系,解釋生活中的生物現象
在“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一課教學中,該節“與生活的聯系”模塊給出的問題是:如果食用過多的咸菜或者瓜子等含鹽量較高的食物,人的口腔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這一問題與細胞的吸水與失水聯系較為緊密,教師可以在細胞的吸水與失水教學完成后提出這一問題。學生會回答:嘴里感覺干干的,想要喝水[2]。教師再進行追問,學生會回答:因為瓜子、咸菜含鹽量較高,在它們進入口腔后,其溶液濃度遠高于口腔細胞間組織液濃度,導致細胞內外產生了濃度差,細胞內部水分流出,導致口腔細胞失水,所以想要喝水補充水分。通過這一板塊內容,學生不僅復習了已學知識,還可以應用已學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
(二)利用與社會的聯系,建構學科知識與社會生產的聯系
在“通過激素的調節”一課教學中,該節“與社會的聯系”模塊給出的問題是:在當前社會中,糖尿病患者比例逐漸增加,這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系嗎?為什么?要如何防治糖尿病?在看到這個問題后,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首先回憶前面所學到的血糖平衡的教學內容,說出胰島所分泌的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間的關系,同時在血糖調節過程中,胰島素的作用會對胰島素分泌進行反影響,胰高血糖素也是如此,而后再提出“反饋調節”這一概念。在教師提示后,學生通過整合自身知識結構,可以得到以下結論:糖尿病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人類疾病,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著直接關系。如若不能克制自身飲食,營養過剩,導致脂肪堆積就會加大糖尿病的發病幾率。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模式是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新發展,是推動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發展的有效動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價值與優勢,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興芳.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8(30):33.
[2]朱宏艷.高中生物如何實現有效教學[J].黑河教育,2018(10):14-1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