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課外閱讀更是語文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其視野,還可以開發其潛能,陶冶其情操,提升其品味,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從選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書籍,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要指導學生怎樣閱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研究
在小學階段,閱讀版塊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之一,對于閱讀教學,有共識也有異議,眾說紛紜,人們普遍都感嘆道,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要比過去累多了,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沉浸在書海和題海當中,周末孩子們又要參加各種補課班,在這種緊張的學習狀態下,勢必造成課外閱讀時間過少,并且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隨著年級的增長,受到升學的壓力就越大,課外閱讀的時間和數量更是呈現出下降的趨勢。盡管學校每周會開設一節閱讀課,但一堂課僅僅40分鐘,學生再由于各種原因盲目地度過,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和作用。那么,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是我們必須探究的課題。
一、選擇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書籍
由于我們教的是小學生,他們對外界的事情了解不是很多,就像往地里種種子一樣,你種下的是什么種子,就會結下什么樣的果實,小學生也是這樣,你讓他們讀一些積極向上、健康的書籍,他們的小腦瓜子里也就會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想法,所以說,閱讀不是讀什么書都可以,要有選擇性,否則就會出現相反的效果。
二、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
新教育改革體制下,每個學校在每周都會安排1~2節閱讀課,讓學生在學校,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閱讀,為什么這么做呢?首先,老師會看學生選擇的讀物是否有利于身心健康,其次,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如果有不認識的字,有不懂的內容,老師都會加以指導,這樣一來,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會閱讀到很多的知識,會收到預期的效果,“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書讀多了,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以及對于我們的啟示,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明白了。
此外,不少教師在閱讀實踐中發現在課堂閱讀中出現了弊端,有的同學一節課閱讀的內容非常少,有的學生閱讀得非常多,有些讀得少的同學竟然對閱讀失去了興趣,后來,有的同學提議:在課堂上,我們讀一些短的文章,讀完后進行交流,對于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們留到課下回家去讀,這樣會使課堂閱讀的效果更加顯著。
三、要指導學生怎樣閱讀
首先,對于每篇課文來說,首先要掌握它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是激揚的,還是哀傷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感去讀呢?像《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節課,描寫的是在一個大年夜,一個小女孩在五數次的幻象中看到的五次不一樣的景象,這五次幻象,在小女孩看來就是幸福的,所以在讀這篇課文時,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在朗讀時是低沉的,而五次幻象又是幸福的、滿足的語調,所以說,在閱讀時,要掌握每篇課文的不同基調。
其次,告訴學生要瀏覽和詳讀相結合,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只需瀏覽,也不是任何一篇課文必須詳讀,其實,最正確的做法就是該瀏覽的文章瀏覽,就是略讀,像課本帶星號的文章,我們只需瀏覽一遍就可以,沒有必要去詳讀,而像一些重點課文,我們必須去詳讀,仔細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意義,所以說,在閱讀時,要做到瀏覽與閱讀相結合。
第三,把握文章內容,看標題,抓主旨。一般情況下,課文的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抓住了文章的線索就會很容易地體會到本文所蘊含的主旨,例如《月光曲》這篇課文,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本文寫的就是月光曲的創作過程,然后由此我們體會到貝多芬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豐富的創造力以及對貧困勞動人民的同情,所以說,在閱讀中,看標題,抓主旨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要理清思路,從內容和結構上考慮,對于任何一篇課文來說,它都會有一定的結構,不是“總—分”,就是“分—總”,或者是“總—分—總”,抓住了結構上的特點,就很容易理清文章的思路,所以說,我們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注意把握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這樣做不僅有利于閱讀,同時還對學生在寫作上有很大的幫助。
四、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
年紀尚幼小的學生,他們自己不能夠形成一套系統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給予學生必要的課外閱讀指導。首先,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有序地指導學生選擇讀物,并為小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定期檢查學生實施情況,并作出評價。其次,是閱讀方法的指導。對于那些篇幅較長而自己不用必須掌握的內容,可采取瀏覽法,一般只要了解主要內容、文章主旨以及寫作方法等即可。而對于那些篇幅不長、文質兼美的文章,可以采取精讀法。細細地品味語言,揣摩文章的內容、作者的情感及寫作特點,從而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受到精神的洗禮和感情的熏陶。對于精彩片段、句子可以摘錄下來,為寫作積累素材。讀有所想時,將自己的感觸記錄下來,做讀書筆記,這樣既可以把書籍讀透,又可以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閱讀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這個交際的關鍵,小學生只有會閱讀,才能實現語文這個交際工具的價值,但是,如何才能讓閱讀教學更上一層樓,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和實踐。
參考文獻:
[1]宋桂愛.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教學實踐),2013(12).
[2]周麗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創新教育,2014(11).
作者簡介:王文嬌,女,1989.11.09,漢族,籍貫:甘肅會寧,本科學歷,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