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淵雪
摘 要: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命教育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熱愛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教師需要在道德與法治課堂寄托生命關懷,滲透生命教育。具體探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生命教育的重要路徑,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并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人的生命,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從某個角度來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的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自我認知。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優化生命教育,將個體生命作為教育的立足點。
一、促進師生互通,帶動集體交流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的指路明燈。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處于平等關系之中,教師應該打造人文性課堂。教師的角色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不僅是授課者,也是學生意見的反饋者,是學習的重要參與者。學生不僅是知識的接收者,也是課堂的主人,是教師的監督者。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師和學生缺一不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課上討論,讓學生踴躍地參與到討論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教師可以參與到問題討論中來,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在必要時刻,教師應該啟發學生,解釋重要知識點,尊重學生的爭議成果。尊重生命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在正式開展生命教育之前,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給予學生自我發展的機會。即使學生出現了錯誤觀點,教師也應該促進其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把知識發現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比如,在講《生命可以永恒嗎》一課時,有很多學生會提出一些奇怪的問題——為什么個人的生命有長有短?怎么才能延續自己的生命?科學技術不斷進步,人們可以實現長生不老嗎?這些問題和授課內容沒有直接性的關聯,但很多學生都對這些問題興致盎然。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肯定學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共同交流探討,達成某一問題的共識。
二、協調人際觀念,增強生存意識
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一種饋贈,每個人都應該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和心理健康素質,盡可能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以此作為生命質量提升的前提。當前我國大部分孩子自幼受到父母的關愛,生活在父母建構的“象牙塔”之中,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生存意識相對薄弱。當受到外部要素的影響時,這些孩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背負較大的心靈壓力。初中生處在重要的成長期,學生的成長經歷、成長特點不同,其心理承受能力也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性。一些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在面臨挫折時容易畏懼不前,不能較好地調節自我情緒。在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挖掘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分析學生的成長特點,充分結合教材內容。
以《敬畏生命》教學為例,教師應通過授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偉大。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為了體現自我價值,需要讓自己的生命閃閃發光,需要點燃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為了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念,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大自然的例子。以小草為例,小草雖然不起眼,但是有著頑強的生命精神,它可以破土而出,沐浴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教師應該讓學生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鼓勵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學會和他人相處,和社會相處,使生命煥發新的魅力。
三、捕捉教育時機,解決成長問題
初中生處在成長期,無論是生理機制還是心理機制都不夠成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當前我國青少年自殺事件屢見不鮮,很多青少年背負了沉重的生活壓力和心理壓力,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是對家庭、對社會的不負責。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捕捉教育時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
比如,在講《感受生命的意義》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出青少年愛護生命的話題,讓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學生立足的角度不同,其得出的結論也呈現出較大差異。教師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讓學生探索生命的真諦。在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看法進行總結,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一方面,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另一方面,教師可以談談自己遇到的生活性問題、學習問題等,盡可能舒緩學生的心靈壓力,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很多學生存在心結,在與教師進行長效交流,和同學進行友好互助后,心結可以打開,積極情緒可以生成。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育體系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占據著重要位置。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生命教育是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關乎學生的個人發展。為了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應該優化生命教育,提高生命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馮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命教育探究[J].教育,2018(21).
[2]宋小琴.跋涉在生命教育的原野上:道德與法治主題探究活動求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8(2):45-47.
[3]洪松森.“起承轉拓”活化《道德與法治》生命教育課堂[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