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世新
摘 要:寄宿制學校與留守兒童密切相關,隨著留守兒童隊伍不斷擴大,寄宿制學校中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是關注的焦點。針對留守兒童的現狀,探索了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策略
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守兒童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留守兒童逐漸成為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兒童主體。寄宿制學校是一種與留守兒童密切相關的學校管理模式,它區別于走讀制,由學校為學生提供膳宿,統一管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現實理性選擇,它可以有效解決因父母外出、家庭教育環境的弱化和監護職能的缺位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提高農村教育質量,促進農村教育發展(賈偉,2017)。建立農村寄宿制學校固然有諸多好處,但是其教育質量問題也日益成為關注和質疑的焦點。由于農村寄宿制學校里留守兒童不斷增多,在觀念、知識、能力諸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農村寄宿制學校管理者、教師應該多反思自己的工作職責,作為留守兒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我們有必要認真了解自己的教育對象,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探索了以下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理念及對策。
一、“一對一”幫扶留守兒童是基礎
“手榴彈炸跳蚤”事倍功半。正如黨和國家實施的“精準扶貧”政策,學校對留守兒童的幫扶一樣要精準,這是達到有效幫扶的前提和基礎。寄宿制學校要認真對本校所有留守兒童調查研究摸底,為每個留守兒童建立檔案和聯系卡,其內容應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托管情況、托管監護人、聯系電話等具體信息。留守兒童檔案要由學校相關處室存檔并安排專人負責管理,如有留守兒童變動情況,要及時對聯系卡內容進行補充完善。同時,要安排部分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一對一”幫扶制度。幫扶教師應該時刻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經常與留守兒童談心,抽出時間去家訪,并及時與外出的家長進行溝通,家校雙方共同解決留守兒童存在的思想問題,正確引領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如此,才可以逐步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其他監護人的聯系,形成以學生為核心的關愛網絡,幫扶留守兒童。
二、多方面幫扶留守兒童是核心
學校成立“留守兒童一家人”管理中心,堅持“優先輔導學習、優先照顧生活、優先安排活動”的理念,強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幫助,為他們營造快樂成長的溫馨家園。
學習上,在每學期開學初,學校對本校留守兒童的基本學習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并結合留守兒童的年齡、學習差異等特征進行分類統計,制訂留守兒童學習幫扶計劃,加強對留守兒童學習上的輔導。學校每天安排任課教師輪流為留守兒童輔導文化課。要求每一位有幫扶任務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做好輔導計劃,認真備課,為留守兒童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熟悉其學習進度,并進行階段性的學習檢測,確保輔導的有效性,真正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確保留守兒童學有人管,學有人教。
生活上,學校要增配專門的寄宿生管理教師崗位,挑選責任心較強、具有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既要確保管理正常化,又要給予留守兒童特殊的關愛,減少他們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比如在茶余飯后要多和孩子們談心交流。了解他們當天的生活和學習情況,比如他們是否吃飽穿暖,心里有什么想法想告訴老師等等。這樣既加深了師生情感,同時讓寄宿的孩子感受到了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愛和關懷,也牽動了他們感恩的心。
此外,學校要組織開展一些集體活動,既要使留守兒童身心愉悅,又能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例如詩詞朗誦、百科知識、排籃乒羽等球類運動,美術、書法、手工、趣味英語、文藝等活動。負責興趣活動的老師應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讓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更豐富。勞逸結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功課的勁頭也會更足,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龍錦華,2013)
三、搭建留守兒童與家長溝通平臺是動力
留守兒童最大的問題在于其與父母分離時間較長,在家庭教育方面較為欠缺。這就需要學校格外關注他們與父母的溝通交流。例如,校方可加大投入,安裝公共電話、親情視頻教室,定時向學生開放,使得留守兒童可以經常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家教缺失。再如,逐漸將心理咨詢室引進學校,并配備專業的心理教師,開設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心理課程,共同為“留守兒童”排憂解難,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
四、提高留守兒童自我管理調節能力是補充
外因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本。學校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存教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善于發現留守兒童的閃光點,并做到及時表揚鼓勵,給留守兒童在老師和同學中展示自己的機會;設置“留守兒童四自管理中心”,強化留守兒童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之心。由此,他們在內心中可漸漸構成肯定自我的意識,這樣他們的自覺性和自立能力都會不斷提高。學校應努力增強留守兒童的獨立意識,提升他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引導他們結合自身優勢和不足,自主規劃人生成長計劃。引導他們自我評價,對照學校要求以及自己的目標計劃,從不同角度對自己的學習和交際行為進行總結反思,逐步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習慣。
農村寄宿制學校中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管理者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態度,家校協同,各盡其能,盡全力解決好留守兒童身心存在的問題,讓他們像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賈偉,陳景紅.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管理問題審視[J].教學與管理,2017(4):12-14.
[2]龍錦華.淺談農村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管理[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3):194-196.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管理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3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