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佩 王志強 羅熠
摘 要 近年來,不少高校開始普及移動學習平臺,以期望能夠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然而,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還需從實證角度進行驗證。本文以贛南地區的幾所高校為個案,運用層次分析-模糊綜合評判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與研究。研究結論如下:一、總體而言,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對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存在正向的積極作用,整體滿意度評價結果為3.6578屬于滿意等級;二、具體而言,美感滿意度綜合評測結果最高,具體值為3.7187,接近于比較滿意等級;由此可以看出,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確實起到相應的作用;三、教育滿意度與放松滿意度位于第二梯度,其值分別為3.6810與3.6435,由此可看出該措施仍有改進的地方;四、心理滿意度具體評價結果為3.4857。文末基于上述研究結果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層次分析法 模糊綜合評判法 移動學習平臺 審美能力提升 贛南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8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populariz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s in the hope of improving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whether the promotion of th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 results needs to be verified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his paper takes sev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southern Anhui as a cas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survey data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 general,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esthet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result is 3.6578, which is a satisfactory level. Second, specifically, the aesthetic satisfaction is comprehensive. The evaluation result is the highest; the specific value is 3.7187, which is close to the satisfaction level.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does play a corresponding role. Third, the education satisfaction and relaxation satisfaction are in the second gradient, and their values are respectively. It is 3.6810 and 3.6435, which shows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Fourth, the specific evaluation result of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is 3.4857.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mobile learning platform; aesthetic ability improvement; Gannan colleges
0 引言
當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受其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隨之改變。高校作為先進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的前沿陣地,使用移動學習平臺助推高校教育已成為時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近些年來,在我國大學教育中,“泛在學習”已成為教育技術領域發展的前沿方向。有學者將泛在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理解為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模式下實現的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學習方式(楊孝堂,2011)。[1]具體而言,泛在學習的內涵含義有以下幾點:(1)泛在學習具有任意時間、地點皆能為學習者提供服務的特點;(2)泛在學習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與活動安排,進而使得學生有步驟地完成學習任務;(3)泛在學習環境能提供教師與學習者較好的交流平臺。此外,泛在學習環境可使得學習者改變學習關注重點,將學習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上,最終將學習方式回歸到“以人為本”的初衷上(潘基鑫,2010)。[2]較之于傳統學習方式,新興的泛在學習方式已形成了開源、多元的教學平臺,并擁有成熟的移動綜合學習平臺,有著趨近于完善的管理方式,并架構出了一套資源共享、學習效果評測的工具,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協作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最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成果(韓錫斌等,2014)。[3] 誠然,泛在學習模式在理論上能夠帶來更好的學習服務與教學效率,但在大學生審美教育是否也能起到較好的實踐成果,該問題的答案還需從實證角度進行驗證。作為大學生教育里重中之重的審美教育,它出現在移動學習平臺后會帶來哪些反響,這不僅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理論問題,同時,其背后也隱含著更為深刻的現實意義。[4]
那么,移動學習平臺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是如何進行的呢?首先,就人的本能認識層面而言,人皆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5]個人審美不等于社會審美,因此,要擁有正確的審美能力還需要融入社會,獲得與大眾較為一致的審美標準。高校教育是社會教育的重要環節,高校采取移動學習平臺的重要之一即是擴大大學生的學習資源,與社會教育接軌。因此,移動學習的使用自理論上可以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其次,移動學習平臺具有外部性特征,移動學習平臺是泛在學習的重要表現特征之一,[6]移動學習平臺是學習的輔助手段,并非學習的唯一手段,它通過鏈接互聯網將學習資源呈現給學習者,這有利有弊,不可否認的是,有些學習者會被課程以外的信息吸引,從而降低了學習效率,最終導致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未能達到提升學習者審美能力的目標。第三,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可能對審美能力造成非均衡沖擊。審美能力提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點,不同學生不同發展階段其主要影響因素也會隨之改變。然而移動學習平臺所提供的審美知識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波動較小。因此,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對高校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很可能是一個非線性過程。有時可能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時可能會產生間接影響。因此要辯證看待這種提升效果,并作出深入的分析。
綜上所述,文章采用對贛南地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的調查數據,通過對移動學習平臺與審美能力的計量分析,試圖驗證一個問題: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是否對高校大學生審美能力產生積極影響。相對于已有研究成果,本文可能的創新點在于:(1)就理論上認識到移動學習平臺對大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多種可能性及其可能存在的弊端,拓展了研究視野;(2)方法上,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該問題進行定量與定性的測量,克服了前人使用單一研究方法的不足。
1 數據來源、評估方法
1.1 數據來源
為探索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是否能提升高校大學生審美能力的答案,采取問卷數據收集的方法,首先根據前人研究成果進行問卷設計;[7-11]其次,將問卷遞于相關專家,并邀請其進行審核;最后,根據專家修改意見對問題進行再修改,直至問卷設計完成。將完成的問題以郵件的形式發送至贛南地區的在校大學生,并邀請他們填寫問卷。本次問卷發送量為300份,剔除一些無效問卷以及未能及時返回的問卷,最終有效問卷為276份(具體測量指標見表1,AHP方法模型圖見圖1)。
1.2 評估方法
與以往基于拘泥于某種單一評價方法不同,本文采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定量和定性綜合評價,如此可使得研究結果更加準確與合理,更能貼近評價目的,具有更強的實用性。[12]
具體而言,AHP+模糊綜合評價法是將AHP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互結合的方法,由于模糊評價法制表權重是由專家給定,因此它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而層次分析法(AHP)雖然也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但是其擁有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作用,故而在評價研究結果時可起到削弱主觀性的作用。將兩種方法有機結合、取長補短。文章采取先建立AHP研究模型,接著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具體研究步驟如下所示:
1.2.1 AHP法具體步驟為:
(1)構建三級評價目標。將1-3評測目標依據目標間的邏輯序列建構為三個評價等級(本文模型見圖1)。
(2)構建模型矩陣。針對16項影響因子,采用標度法對影響因子進行賦值(見表2)。
2.1 各影響因子得分分析
首先,模糊綜合評價的刻度1-5,分別為非常不滿、較為不滿、滿意、較為滿意、非常滿意。移動平臺的應用對高校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評測(AHP+模糊綜合評價)總分為3.6578,介于滿意與較為滿意的等級間。其次,教育滿意度、心理滿意度、放松滿意度、美感滿意度的得分分別為0.3741、0.0711、0.4020、0.1527,從AHP評價結果來看,放松滿意度獲得了較高的權重,這說明移動平臺提供的學習環境具有高度放松的效果,能使學習者處于高度放松的狀態,而教育滿意度獲得的權重位居第二,這表明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與教育的目的具有相適應性,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而從美感滿意度與心理滿意度的權重來看,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優化還需要加強,同時,由于移動學習平臺的最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傳播知識以及用于學習,這使得大學生們在使用移動學習平臺時仍舊保持著一定的學習狀態,因此,從該角度來看,心理滿意度的權重較低也能得到較好的解釋。最后,從備選方案的得分來看,總體而言,大學生對移動學習平臺的使用還是給出了滿意的評價,這從側面說明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仍然需要根據廣大學生的需求與偏好而改進。
具體指標層面,移動平臺增加了我學習美學的效率(c1)與在移動平臺上學習我會更加放松(c9)兩項測量指標都獲得了0.2以上的權重得分,這表明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是有效的,它能起到增加學習效率以及放松心情的作用,據此推斷,今后移動學習平臺的建設也將以此為據點,進行擴散式、全方位的改進(注:以上研究結果基于贛南地區高校的調查數據分析所得)。
3 結論與建議
文章以贛南地區高校的調研數據為例,運用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分析了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影響問題。文章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移動學習平臺對大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可能路徑,同時也辯證地分析了移動學習平臺的應用對大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可能存在非線性影響,該分析打破了以往常規研究,將“非線性”概念引入評測,在理論上拓寬了研究視野,在方法上客服了以往單一研究方法的不足。其次,文章通過問卷設計的形式,探尋出了移動學習平臺對大學生審美能里提升的影響因素,為后期改進移動學習平臺以及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提升大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有所助益。經過研究與分析,最終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1)針對總體評價為滿意層面,首先,文章認為應當加大推廣移動學習平臺的力度,與廣大學生深入交流,發掘出某些可能的影響評分的因素,做出改進;其次,從一些影響因子的權重來看,當代大學生更加注重教育效率以及受教育時的美感體驗,這要求今后的教學工作應當以此為重點,逐步推進改革,最終達到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要求。
(2)自各項權重以及專家模糊打分結果來看,盡管在當下使用移動學習平臺進行教學已成為“新常態”,但結合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程度來看,文章認為對大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應當因材施教,不做“一刀切”的舉動,應主張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不能將某些課程統一放置于移動學習平臺上,而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使用線上學習線下交流的模式,如此,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3)由于文章研究問題的特殊性,可能存在選取指標有所偏誤的情況,今后的研究可采取定性訪談與定量分析結合的研究方法,力圖揭示出移動學習平臺的推廣對大學生審美能力提升的影響因子、影響路徑以及探尋出是否額外存在某些重要的影響因素。
注釋
① 該過程參閱陳奎等.《基于AHP-DEA模型的電網規劃方案綜合評判決策》一文AHP算式過程。
② 以上模糊數學部分的內容,主要參閱郭亮,于渤.動態視角下企業技術集成能力評價研究——基于AHP-模糊TOPSIS法[J].科研管理,2013.34(12):75-84.
參考文獻
[1] 田嵩,魏啟榮.混合云模式下移動學習環境的設計與實現——以微信公共平臺下阿拉伯語課程學習為例[J].開放教育研究,2014(6):103-110.
[2] 潘基鑫,雷要曾,程璐璐,石華.泛在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02):93-98.
[3] 韓錫斌,葛文雙,周潛,程建鋼.MOOC 平臺與典型網絡教學平臺的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1):61-67.
[4] 姚佩.移動學習在高校審美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8(15):47-49.
[5] 史影,尹愛青.從感知到探究——高中音樂鑒賞課與音樂審美能力提升研究[J].文藝爭鳴,2017(5):202-204.
[6] 嚴芳,熊明福.泛在學習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基于3G手機技術的移動學習[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0(33):115-116.
[7] 黃清喜,譚富強.基于HHM視角下的SWOT-AHP分析法應用研究——以贛南儺文化產業發展為個案[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8(02):107-113.
[8] 王麗.基于AHP的城市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04):105-108.
[9] 唐黎,劉茜.基于AHP的鄉村旅游資源評價——以福建長泰山重村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4(11):155-160.
[10] 王佳利.基于AHP的網絡輔助教學質量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06):102-106.
[11] 楊萍.AHP法在評價教師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04(02):32-34.
[12] 劉洋洋,李永強,李有鵬.AHP-模糊綜合評價法在山區丘陵公路邊坡危險性評估中的應用[J].河南科學,2018(2):237-244.
[13] 鮑步云,王勇,劉朝臣.高校教學質量模糊評價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1):73-80.
[14] 孫曉雅.基于層次分析和模糊評價法的高校圖書館圖書供應商評價研究[J].現代情報,2007(8):149-151.
[15] 何遠景.基于結構熵權模糊評價法的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06):92-95.
[16] 張彥坤,李航,韓萌.基于AHP-Fuzzy模型的輔導員工作精品項目的評價[J].科技與管理,2016(0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