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強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對新課程改革有積極的影響。英語閱讀教學中,為能讓學生的閱讀思路更清晰,閱讀效果更好,教師需引入思維導圖閱讀法,即以一個點為中心,進行周邊輻射,使學生的思維獲得擴散,從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主要概述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合理化應用,在分析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用思維導圖必要性的同時,提出思維導圖的具體使用策略,進而在推進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的同時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仍受學習經驗、學習視野、教學方式等因素限制。所以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快速地掌握所學知識內容。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多停留在感性思維層面,在很多問題上隨波逐流,沒有太多的想法和主見,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較弱,也沒有較好的認知度。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思維導圖教學工具的引入,創新教學新方法,并使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過程的內容展示,在圖片展示中做好知識點的框架感性認知,繼而讓學生形成自己獨有的學習框架,然后在進行學習的時候通過每個小的知識內容融入,將各個知識內容鏈接在一起,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深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思維導圖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實施探索
(一)閱讀前情景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
閱讀教學活動開設前,教師先讓學生熟悉閱讀的話題,了解閱讀的基本內容,并能通過文章或者圖片的方式給學生展示課堂所教內容。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提出話題組織小組討論活動,用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為后續正式閱讀做好準備。教師在閱讀前做準備時需要做好如下幾方面:第一,教師需要在課前與其他教師一起討論本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部分,并找出文章中出現的生詞和語法結構內容,然后在教學中合理地使用單詞、句型、語篇等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總結,這樣做能為學生掃清學習中存有的各類障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積極的影響;第二,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做好思維導圖的概括和文章梗概內容的了解,以便于課堂教學中提出相關問題,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緊跟教師思路,建立新舊知識鏈接,進而能激發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預測能力,對深化學生的學習意識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第三,創設小組學習情境。教師在教學活動開設之際需要將學生進行異質分組。教師要求學生在材料預習階段能進行獨立思考,使用思維導圖從篇章的主題、結構、內容、重難點方面入手,能理清自己的認識和疑問,更能對材料有初步了解,掌握閱讀內容,帶著問題進行課堂學習,借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具有自主閱讀能力。以Hobbies and jobs為例開展研究,教師先讓學生在課前教學中寫出五種職業,與同學進行對比,并將各類職業的異同點展示出來,按照詞形做好分類,利用思維導圖來做好總結。
(二)閱讀分組合作中引入思維導圖
閱讀教學中活動是最為關鍵的環節,學生通過閱讀能掌握文章內容,能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技巧,更能在學生閱讀能力深化的同時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閱讀水準。具體實施步驟如下:第一次閱讀時,學生需要泛讀課文,在閱讀中繪制核心主題和一級分支。教師需要在閱讀前提出引導性問題供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帶著問題理順思路,使學生能在閱讀完成后自己繪制核心主題和一級分支,清晰閱讀思路。學生初期進行閱讀的時候很難一次找出正確答案,所以教師應盡量選擇文段鮮明、層次清晰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并在反復訓練中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思考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任務驅動導向性閱讀教學方式的引入,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快速瀏覽、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第二次閱讀,精讀課文。即通過細致的閱讀能對文章的內容有細致的劃分,進而能劃分出第二、三級分支。這種方式不但能促使學生掌握主要的事實或者細節,也能在剔除次要信息的過程中,將文章的框架系統提煉出來,以深化學生的文字理解度。第三次閱讀的時候,教師應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講解知識點與文章的內容。教師需要在討論中對學生的發言狀況進行了解,需要對學生整段文章的學習狀況進行細致把握,繼而能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內容的細致性講授,并使用語篇結構思維導圖為學生串講課文。最后,學生根據教師呈現出的思維導圖進行學習總結,了解自身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
(三)閱讀后總結反思中引入思維導圖
閱讀反思階段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思維導圖課文內容復述嘗試,以在復述過程中找尋問題,進行細節優化。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思維導圖做好學課文內容的復述嘗試,并回答相關的練習題目,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意識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多的記憶,進而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與此同時,教師應在學生閱讀完成后做好總結反思,了解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在下一步教學中需要找尋方法解決問題,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活動中思維導圖的運用要優于機械性的課文背誦,能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更能讓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有喜愛之情。教師在思維導圖教學完成后需要討論與之相關的深層次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到對應主題討論中來,設計思維導圖,擴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以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引入的方式
(一)基于閱讀中單詞的思維導圖
基于閱讀中單詞的思維導圖設計是以學生的詞匯量掌握情況為基礎,針對學生詞匯量不足、記憶不牢等現象開展的。一是要讓學生對閱讀語段當中的主題詞進行拓展,以意群為基礎設計導圖;二是掃清重點詞匯與困難詞匯所帶來的障礙,要通過近義詞或者其他學習過的詞匯對新生詞進行理解和記憶,設計近義詞或者構詞法相關的導圖。教師要以這兩個教學目標為基礎設計總結思維導圖,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做好語篇理解的準備。
對主題詞進行拓展的思維導圖的重要作用便是用來創設情境,以針對性的問題為導向,指導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同時還要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實現舉一反三的目的。在實踐當中,教師需要準確判斷這一單元的核心詞匯,之后根據教學參考當中的建議深入研究教科書,找出學生認知的特點和圖式,掌握學生學習過的單詞,根據這一類的意群正確引導學生開展研究,將新知識點與已經掌握的知識點相互結合,實現認知能力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