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農家書屋是一項國家文化惠民工程,從加強監管、拓寬服務模式、落實閱讀新要求等方面進行分析,發揮好農村文化陣地作用,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新模式,把書屋辦成農牧民群眾滿意的書屋。
關鍵詞:農家書屋;模式;作用
2007年3月,國家文化部等相關部委聯合發出了《關于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農家書屋工程作為一項國家文化惠民工程,是農牧民群眾的一項民心工程,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向農牧區群眾開放,提供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公共文化服務。瑪納斯縣隨之也在農牧區開展了農家書屋工程,為瑪納斯縣的農牧民創造了較好的文化環境。
1 瑪納斯縣農家書屋概況
近年來,瑪納斯縣始終把文化建設作為親民、為民、惠民、富民工程來抓,深入開展農家書屋建設,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規劃、分別實施”的方針,通過因地制宜、整合資源、多渠道建設的原則,在鄉鎮以及社區共建立87家書屋。每個書屋內都配置了書架、報刊架、閱覽桌椅,每年由縣新華書店負責配送圖書,圖書內容豐富,涵蓋了教育、農業、健康、文學兒童經典讀物。縣圖書館專業人員負責業務指導,培訓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規范管理操作,定期開展驗收登記、圖書分類、上架等流程指導服務。
農家書屋工程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由農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務的一大批農家書屋,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了學習和閱讀的平臺,農家書屋已成為當前農村文化建設的亮點。瑪納斯縣各鄉鎮行政村農家書屋管理情況千差萬別,通過每年對農家書屋的年終檢查,可以看出,有些鄉鎮管理規范,圖書保存得較完整,數量多,服務能力強,有規范的借閱手續,管理人員比較固定,活動開展的效果好。比如:瑪納斯縣樂土驛鎮文化站,圖書藏量能達到1.1萬多冊。而有些村圖書管理員人員不固定,沒有履行正常的交接手續,圖書原始登記簿也不全,這樣的村圖書丟失多,藏書比較少,也就1千余冊。
2 發揮農家書屋的文化陣地作用
農家書屋的實施,切實解決了廣大農牧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讓農牧民增長了新知識,提高了科學文化水平,保障了基層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了新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的和諧發展。通過每年的調研檢查,發現使用率非常低,開放時間較短。看到許多農家書屋的圖書鎖在柜子里,不能被老百姓學用,作用發揮不明顯,我們陷入深深的思考。怎么才能把農家書屋用活,不要形同擺設,是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作為基層圖書管理者,我們要切實加強農家書屋管理,進一步提高書屋書籍的流動性,迎合當前農牧民的實際需求,確保農家書屋藏書得到有效利用,讓其成為農村文化活動的主陣地,進一步發揮其文化陣地的作用。
2.1 加強監管
1)明確“書屋”的管理主體。如果“書屋”不明確管理的主體,多方管理,就會造成管理混亂的局面,因此農家書屋的管理應該由縣文化部門統一監管,鄉(鎮)村負責具體實施,因地制宜自主管理。
2)建立“農家書屋 ”規范化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包括財產管理、圖書管理 (分類、編目、借閱)、圖書配送、管理人員培訓等制度,確保書屋正常運行。由村兩委干部協商,配置書屋圖書管理員,同時要求書屋圖書管理員要有責任心和擔當精神,這樣有利于“書屋”的可持續發展。縣文化主管部門要制定嚴格的考核細則和實施方案,對農家書屋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定期督導和檢查,檢查指導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落實情況。及時發現農家書屋的實際問題,及時解決,實實在在的去監管。
2.2 拓寬服務模式
1)把農家書屋看成是縣圖書館在農村的村級圖書館,借助每年縣上組織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之機,依托自身行政村文化陣地優勢,積極策劃“農家書屋”服務活動。
2)建立規范、整齊劃一的農家書屋,讓書屋更具有吸引力和旺盛的活力。農家書屋的服務對象是該村村民,決定了它的公共性。服務的主要載體是圖書,它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功能是一致的,可看成是微型公共圖書館,從圖書的組織、分類、排架、編目上必須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縣級公共圖書館統一組織,負責農家書屋的業務培訓,做到“書屋”在管理上規范、統一,真正發揮書屋的作用。把“農家書屋”辦成農牧民“心中的書屋”、“身邊的書屋”。
2.3 落實村級全民閱讀工作新要求
全民閱讀工作已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工作已經上升到國家政府層面并被關注。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動全面閱讀,加強科學普及。至此,全民閱讀已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農家書屋是農牧民群眾閱讀的重要場所,是推動村級全民閱讀的不可替代的主力軍。
1)分析讀者需求,了解讀者喜好。通過開展基層調研,農牧民群眾90%男性都是搞種植、養殖,對雞、牛、羊養殖、種植方面的書籍比較感興趣;再有一部分就是搞大型機械,對機械修理比較感興趣。農區婦女對餐飲烹調類書籍比較感興趣,牧區的婦女喜歡刺繡,對刺繡類圖書感興趣。文化水平稍高一點的就會對健康類、文學類圖書、社科類、教育類圖書發生興趣。兒童類課外閱讀經典圖書配送比較齊,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基礎閱讀需求。目前,農家書屋經過這些年的投入和建設,已基本滿足了本村的閱讀需求。總之,我們對讀者進行閱讀調查、研究分析,把服務送到家,才能有利于書屋發揮更大的作用。
2)豐富活動載體。為了激發廣大農民讀書、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熱情,讓農家書屋在農村建設和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促進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開展技術培訓講座,提高農民認知度,擴大知識面。如聘請專家講授課:王家莊村無公害蔬菜種植、頭墩臺子村玉米種植技術。二是依靠活動帶動,擴大書屋影響力。一方面各農家書屋結合“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各類讀書活動。另一方面各村聯合工作隊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聯誼活動,教親戚的孩子學習國語。如蘭州灣鄉開展“小手拉大手親子閱讀”活動,塔西河鄉文化站組織婦女開展手工刺繡活動。三是在寒暑假期間積極組織返校大學生指導中、小學生閱讀,學習國語。把農家書屋辦成學校的第二課堂。四是倡導讀書新時尚。各農家書屋分別在集會上以板報、標語、條幅、發放宣傳資料、圖書展覽等形式,向群眾宣傳介紹農家書屋的最新信息。
3)互學互評。加強各農家書屋管理員互通工作,按照農家書屋管理規范要求,針對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帶著問題學習。經常有計劃地組織業務培訓會、交流會、座談會,分享好的做法和經驗。組織演講比賽,邀請縣文化部門領導共同參與開展《我愛書屋》演講活動,自己當評委,互相點評,讓領導點評,把真抓實干、大家佩服的典型選樹出來予以表彰。
3 積極探索農家書屋發展新模式
1)建立縣文化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地區“農家書屋”的規劃指導、協調和督查工作。以縣圖書館為業務指導中心、鄉鎮為分中心、“農家書屋”為終端的服務管理運行體系,做到上有渠道下有載體。
2)加大“農家書屋”輸血和造血功能。不但要積極爭取農家書屋工程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而且要按照“政府組織建設,鼓勵社會捐助,農民自主管理,創新機制發展”的思路組織實施。
農家書屋是農牧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我們要把它的作用發揮好,要如博爾赫斯所言:“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本人認為“天堂也就是農家書屋的模樣”。
參考文獻
[1]趙秀清.淺談農家書屋的管理[J].大眾文藝,2014(15):220-220.
[2]尚曉紅.公共圖書館參與農家書屋建設的必要性[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