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
摘 要:小學教學中美術課程是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美術學習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學習內容,還具有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的作用。小學美術課堂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它直接小學未來審美能力的發展。因此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但要提高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視度,還要積極采用合理、科學的教學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審美能力;培養
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審美,審美教育也是貫徹落實全面發展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在對小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作為重點進行教學,通過美術學習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所有美術老師亟待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對小學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法進行了探討。
一、通過趣味性提問,激發美術學習興趣
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在課堂提問中力求趣味性,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積極參與進美術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學習積極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獲取美術審美知識。
比如說《形的組合》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設計出一些提問: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三個小伙伴,你們想和它們做朋友嗎,它們都是誰呢?這個時候為學生展示提前準備好的圓形、方形、三角形。你們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三位小伙伴,它們可是和孫悟空一樣會七十二般變化呢,你們看,圓形變變變,變成了圓圓的月亮,變成了足球,還有小朋友的臉。同學們我們一起來想一想,圓形還會變成什么呢?這個時候學生都在爭先恐后地回答:有說貓頭鷹的,還有說扇子的,也有說太陽的等等,這個時候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圓形可以變化這么多,那么三角形和方形呢?你們可以幫助它們來變一變嗎?我們來比賽,看看誰變出的最漂亮、最具有新意,然后教師讓學生根據點、線、面的基本規律,讓學生通過剪紙的方式,用三種圖形組合成不同的形狀,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審美能力。
二、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增強審美能力
隨著高科技的不斷發展,以及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為教學創新帶來了新的機遇,拓寬了教學的視野與手段。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與多媒體進行融合,可以為學生創設出具有感染力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活力源泉。小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的性格,對一些新奇的事物很容易產生出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老師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他們的這些性格特征把教學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他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到美術學習中,使學生在獲得美術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得到審美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讓學生繪畫“一年四季”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片利用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能夠在身臨其境的環境中感受繪畫的境界,使他們通過觀看理解美、感受美,有效拓展思維空間,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美好作品。在這個前提下,老師還要對學生的性格與興趣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根據他們的興趣選出符合學生的教學素材,才能夠促使學生審美能力的不斷強化,還可以使美術教學課堂更加輕松與和諧。
三、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由審美到創造美
美術教學只是對學生審美教育的一個環節,更為重要的還是需要美術老師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美術素材,全方位地開展各項課外活動進行審美教育,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出來,同時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向著個性化發展。在我們的大自然中具有很多的美,大自然中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都具有新奇美麗的形和色。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多進行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大自然的熏陶下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美。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開闊,還能夠使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此外,在進行課外活動的時候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勤于觀察的習慣,只有善于觀察才能夠發現大自然帶給我們的美。
比如說,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花卉寫生,首先引導學生去觀察各種各樣的花,然后給學生講解這些花的生長結構和生活習性,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培養,這樣大自然中一些美好的事物才能夠在學生的畫筆下栩栩如生。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書畫類的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進取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其書畫審美能力。
總之,通過美術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時促進學生美術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美術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不斷探索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興趣,樹立審美思想,培養學生形成美的意識、審美能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鳳香.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2]何培玲.農村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方法初探[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