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帆
摘要:舞蹈課程是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中心課程,其未來發展是向幼師學生提高舞蹈素養,使其掌握幼兒園舞蹈相應的技能和教育宗旨。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幼教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后能勝任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工作,成為合格的幼兒園教師。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師;舞蹈
中圖分類號:G613.5;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6-0225-01
一、幼兒教師已具備的技能和素質
隨著我國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將幼師專業作為吸引生源的主打專業,但舞蹈作為幼師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卻由于主客觀多種因素的制約,其教學效果不容樂觀。直接影響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以及將來的職業發展。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幼兒園工作的要求,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同時,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實踐環節,組織安排學生到幼兒園參觀,提高感性認識。“合格”的標準是籠統的,怎樣使它更具針對性呢?
(一)自身的舞蹈素質
幼兒教師要教幼兒舞蹈,自己首先要會跳舞,并能跳得優美,方能勝任幼兒園的教學工作。
(二)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力
在幼師舞蹈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觀與相應的感受力與表現力,才能承擔萌發幼兒美的感受與情趣的重任。
(三)舞蹈教育技能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示范作為基礎,同時,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和個別指導與之配合。教學中,應按照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面掌握。融會貫通,達到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
二、幼師專業學生需具備的綜合素質
(一)綜合素質的內涵及組成
幼師要求的綜合素質包括的方面比較多,知識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動手實踐水平等。要想保證幼師的教學質量,就要保證幼師的綜合素質,因為他們的行為以及思想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職校幼師專業學生的重要來源是普通初中畢業生,并且多數來自農村,大多數學生沒有舞蹈基礎,學生的年齡都在15-16歲之間,其柔韌性、靈敏性和速度素質增長的百分比明顯下降,身體柔軟性都無法達到專業演員的水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在重視基礎之上開展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位學生的潛能。
(二)要清晰幼師學生價值觀取向
對于幼師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自身的抗誘惑能力比較低,認為政治覺悟和自己的關系不大,對電視新聞不夠關心,但是卻比較關心一些娛樂性的節目。這樣的人身觀和自我價值觀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工作。同時他們在生活中不能夠關心他人,個人主義比較強,集體意識差,只講究所求,不講究奉獻,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學習生活造成不良影響。
(三)要重視道德素質
現實中,當代學生大部分生活在溫室,沒有經歷過比較大的苦難,而且大多為90后,獨生子女也比較多,家庭上沒有讓他們受到太多的挫折,父母的溺愛,最終會導致他們道德素質的下降。幼師專業的學生在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時,應該要重視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講道德、講文明。這樣才可以凸顯幼師風范,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四)文化基礎水平
幼師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遇到比較難的或者不易解決的就會放棄,最終導致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文化基礎就相應比較薄弱。許多職業學校的幼師學生,在進行文化知識學習時,敷衍了事,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只有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能夠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奠定基礎。
現在幼兒師范舞蹈教育需要德藝雙磬,文化與藝術雙優的人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學習產生良好的影響。幼兒師范舞蹈教育最為主要的就是要讓學生的素養和知識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最后,職業院校的幼師舞蹈教學必須強化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一定要從實際、實效出發,不要占用大量的集體教學課時。教師可根據實際開展學生自愿參加的“早功”或“晚功”(半小時左右即可)練習,以提高學生舞蹈應具備的身體素質。在進行舞蹈知識的學習時,把握實習機會,通過與幼兒直接接觸,指導學生運用所學,聯系生活與實際,大膽實踐,多給學生機會,培養其自信,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幼師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責任心,這樣才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
培養幼師師范學生的舞蹈教學能力,首先要使其具備扎實的舞蹈基礎和基本素養,因材施教,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引導其根據自身優點,運用所學激發創作潛能,為孩子創造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全面提高幼師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