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研究方法的知識對于研究者而言不僅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許多專業的教育文獻都會報告研究結果,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他們專業領域中的研究結果及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選取了四個不同版本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通過寫作目的、內容和寫作特色進行比較,旨在幫助筆者及讀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并選取適合自己的教材。
關鍵詞: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材;比較
教育發展與改革的依據和方向是什么?如何保證教育發展與變革的方向是正確和恰當的?回答這些問題,需要依靠教育研究來找到合理的答案和解決辦法,所以做好教育研究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也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礎。
一、 教材的選擇
在教育研究方法學科的日趨成熟與完善中,出現了很多不同版本和各有側重點的教材,本文選取了四本比較有代表性的教材進行比較——
1. 孫亞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簡稱教材一);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簡稱教材二);
3. 和學新,徐文彬:教育研究方法(簡稱教材三);
4. 威廉·維爾斯馬: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簡稱教材四)。
二、 寫作目的比較
教材一反映了作者教學和科研多年的研究成果。該書一方面為本科生、研究生學習教育研究方法提供參考,另一方面又能為讀者提供一種切實可行的操作指南,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工具性。教材二是作者對教學講稿的總結與升華,總結國內外一些教育研究實驗和借鑒相關成果,力圖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教育研究方法學科體系。教材三主要是服務于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為教師教育的改革創新提供有力支持。教材四服務于教育學專業研究生的學習需要,作者認為研究生階段通常是學生第一次接受正式研究方法訓練的時期。四本教材寫作目的各有側重,為不同需要的讀者提供參考。
三、 內容比較
國內外有關教育研究方法的書籍中教育研究方法種類很多,如教育文獻研究、教育調查研究等。它們有些是常用的,有些是特殊的、不常用的。隨著教育研究的深入發展,還會出現很多教育研究方法。選取適合的教育研究方法能夠幫助研究者少走彎路,且最大化程度達到研究目的。
總的來說,教育研究方法可大致分為三類,即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研究者根據不同的標準分類也不同。這些分類無優劣之分,不同的研究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環境與條件下研究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同一研究中,研究方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研究內容和條件選取能最大程度實現研究目的的方法。
四、 寫作特色之處比較
教材一強調“工具性”,淡化完整性,語言通俗易懂,邏輯性強且平易近人。文章中列舉了作者的大量教育研究成果,一方面為讀者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導,另一方面又為想繼續深入研究的讀者指出進一步研究方向,符合廣大師生的需求。該教材引入了統計法及SPSS具體操作步驟又是本書的亮點,在數目繁多且復雜的研究數據整理中統計法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現該書結構與時俱進。
教材二是四本教材中最早出版的,可以說是我國教育研究方法教材類的先驅。該書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為推進教育科學的新發展而寫成。該書對教育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作了比較系統的回顧,做到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此外,它既注重吸取國外的研究成果,又重視從中國實際出發??傊摃鳛楝F代教育原理叢書和教育學類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目,極具代表性。
教材三是全國百所高校規劃教材和教師教育精品教材。這套教材的基本特點可概括為:革新、系統、權威、精良、協同、立體。該書最大的特點是把在線學習資源納入文中,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輕松在線學習,拓寬了讀者的學習渠道。該書的教育個案研究與當今我們教學中的案例教學呼應,體現了最新學術研究動態及方向。
教材四強調程序運用的重要性,其最大特點是在其研究方法中的創新,如人種學、德爾菲法在研究中的應用,該書中更注重定量分析,特別是對計算機數據分析進行了詳盡的闡釋。但是作為一本美國著作,該書中許多研究和案例是基于美國的實際,因此我們在做實際研究時,要與自身研究實際相結合。
五、 結語
上述四本教材各有千秋,我們要根據研究需要選擇適合的教材。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系統學習該學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研讀不同教材是學好教育研究方法的途徑之一。教育研究方法是一門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學科,隨著學科自身的發展會出現更多的研究方法。我們了解和學習這些新方法是必要的,但無論什么研究都要是以實現研究目的為準則,不能盲從。
參考文獻:
[1]孫亞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和學新,徐文彬.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威廉·維爾斯馬,袁振國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第9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武斌,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