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越來越多的教師都在尋找創新高效教學之路,高質量、創新型的語文授課活動能夠讓教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們學得更愉快,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綜合能力。本文將以如何制定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策略為出發點,進行簡要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教學策略
語文是教育教學中的重點科目,語文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使得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教師可以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比如有效備課,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制定激趣策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以人為本,引導其進行合作探究等等。
一、 精心備課,明確教學目標
常言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于教師而言,要想上好課,就必須要備好課,而有效備課自然而然成了有效上課的前提。在備課期間,教師要能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師生共同關注“三維目標”的教學效果,其中包括“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為了使得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合理,教師首先要“備學生”,要了解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其次是要“備教材”,要找到授課的重難點部分,只有當教師對教學主體和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夠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環節,更加從容自信地走進課堂,面對學生,有的放矢地引導其開展語文學習活動。
例如在學習到《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教師要在對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和教材進行簡要分析后,制定出如下教學目標:1.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內容。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法和合作探究法來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深化相關知識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教師可以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促使教師的授課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都更具方向感和主題性。
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穩定性差,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很快就會失去學習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學生開展語文學習的原動力,提高學生們的興趣,能夠使學生們在課堂上表現得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對此,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在創設情境時,教師要圍繞教材并了解小學生的生活以及心理特點,設置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同時,教師也要了解到,教學情境的類型多種多樣,如:音樂情境、視頻情境、活動情境、圖像情境、語言情境等等,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情境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情境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
例如在學習到《日月潭》一課時,考慮到小學生們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可能未能親眼見過日月潭的景色,如果是直接開始文章學習,學生們可能會提不起興趣,對此,教師可以提前搜集相關材料,并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們展示與日月潭相關的文字資料、圖像資料等等,讓學生們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視覺感官,對日月潭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在相關情境中,能夠促使學生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進而激發出對文章的探究欲望。同時,也要注意的是,情境教學只是激發學生們學習興趣的一種手段,要適時合理運用,把握好課堂節奏,不能讓其占據太多課上時間,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
三、 更新觀念,引導合作學習
在傳統語文課堂上,教師習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知識點掰開了揉碎了傳輸給學生們,學生們只能被動地聽課,很少有自主思考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習積極性會隨之下降,課堂氛圍也會越來越沉悶,這將十分不利于學生們的發展。對此,教師要能夠及時創新和改善教學策略,并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把課堂時間充分還給學生們,使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課堂學習。
例如在學習到《坐井觀天》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先對文章大致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接著,在深入探究文章內容時,可以為學生們出示相關問題,比如:這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青蛙和小鳥為了什么事爭論起來?誰能說說“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比喻什么嗎?學了這則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在一系列問題的指引下,學生們可以開展熱烈的討論,在組內交流過程中,自由表達想法,抒發見解,在這個交流共享的過程中,學生們會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學習水平。
總之,在運用創新教學策略對小學生們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教學方案,為學生們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學習環境,促使其真正得到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丁達兵.創設問題情境,打造高效課堂——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3(11):52.
[2]周興華.運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活力課堂——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4).
作者簡介:
謝紅慶,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