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達川
摘 要:初中物理是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初級階段,旨在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對身邊的物理常識有定性的認識,同時也應用于生活,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各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因此,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使課堂有效性最大化,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圍繞教學重點,取其精髓
科學的問題設計是教師理順教學思路,形成合理教學內容梯度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高能燃料。[1]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通過解決學生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來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有問題的設計教師都應圍繞本節重點而進行,避免學生學習漫無邊際、無所適從。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學生為實現教學目標而努力學習,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尤其適合于學生整體水平較差、自控能力比較薄弱、課堂應用性比較強的教學。適當的提問,能反饋出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殘缺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矯正和補救,是防止知識的缺陷積少成多、實現當堂達標的重要手段。體現了教學過程中交往和主動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運用幽默方式,激發興趣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指出,教學環境會極大地影響學生思維的產生和發展,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把課堂變為學生情緒發展的訓練場,為學生的心理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有的老師,一上課就直接給學生講解本節的重點和知識點,而忽略了有趣和幽默的開場白。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對這種枯燥呆板的授課方式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適當使用幽默的語言,可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根據教學內容的性質和需要,教師巧妙地創作和使用教學幽默,有利于學生加深和拓寬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的興趣。例如,在《分子運動》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熱議一下班中的“小煙民”情況,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跟學生進行了幽默風趣的談話,提出吸煙的“好處”:一是防盜,因為長期吸煙會引起劇烈咳嗽,小偷上門盜竊時會被嚇跑;二是永遠不會老,因為據醫學記載,煙齡越長的人,他的壽命相對就越短,當然就別想活到老了,最后,指出吸煙不只是對自己有害處,還會使他人吸入“二手煙”而影響健康,不少學生在笑聲中低下了頭。采用明褒暗貶的迂回批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使學生學到了分子運動的知識,也委婉地教育了學生,這樣通過各種教學方式及方法,取得了最優的教學效果,實現了既定的教學目標。
三、聯系日常生活,提升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時時存在、處處存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體現著物理學的規律。物理學滲透在各個領域,并且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生活物理就是一個來自生活和物理學兩方面結合的學科。我們在日常生活、生產中要細心觀察身邊的物理現象,聯系我們學過的物理知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提的問題要密切從學生現實生活中入手,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物理知識,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用物理眼光看待周圍的生活。感受物理生活帶來的樂趣,讓學生創造一條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踐的通道。例如,在講到《壓強與流速》的知識時,聯系到學生看足球比賽時,看到足球明星罰前場任意球。這時候,通常是防守方五六個球員在球門前組成一道“人墻”,擋住進球路線。進攻方的主罰隊員,起腳一記勁射,球繞過了“人墻”,眼看要偏離球門飛出,卻又沿著弧線拐過彎來直入球門,讓守門員措手不及,眼睜睜地看著球進了大門,同學們為這記漂亮的任意球拍疼手掌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困惑:為什么球會在空中沿弧線飛行成為神奇的“香蕉球”呢?如能這樣提問,學生不僅學到了物理知識,又能對物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懂得香蕉球是由于足球兩側空氣的流速不一樣,它們對足球所產生的壓強也不一樣,于是,足球在空氣壓力的作用下,被迫向空氣流速大的一側轉彎了,形成“香蕉球”。所以,在問題的設計上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將學生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運用到物理知識當中。學生一旦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生活中的各個物理現象的習慣,就會發現物理原來是這么有魅力、這么有趣,學習物理再也不感到枯燥,而是快樂地獲得物理知識。
總之,教師所提問題不能過于隨意,這樣不能很好地促使學生思考、質疑和探索,導致課堂出現“雜亂無章”的局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問題,把握問題的深淺度,提問應該圍繞重點而展開,選擇一些學生關心而又困惑的問題,讓提問成為課堂的“興奮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周友杰.初中物理課堂策略[J].理科考試研究,2015(9).
[2]丁雪峰.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初中教育,2015(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