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長玲
摘 要:初中生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意識,有獲得新知識、新體驗的需求,更有獲得認可和欣賞的需要,而合作探究學習恰恰給他們創造了這個機會?!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將合作探究學習放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其目的是把學生的學習重心從過去的知識傳授向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轉化,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產生求知欲。
關鍵詞:數學;培養;合作探究;興趣;途徑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應用性極廣的課程,與我們的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是初中數學新課標的必然要求之一,也符合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通過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實踐,我發現它不但有助于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數學課上教師怎樣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教師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必須要精心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情境,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模型、圖片等提出與本節課知識相關的問題,通過喚起學生的好奇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我們在學習“矩形”這節課時,老師可以這樣提問:“同學們,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矩形物品有哪些?”這一問題提出以后,學生就會聯系生活實際暢所欲言,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時候教師再與學生一起分析這些矩形物品的共同特點,進而來總結矩形的性質,學生就很容易理解矩形性質這方面的知識。
另外,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分析,他們獲得的主體性學習都是從問題與興趣開始的,初中生關注有興趣的問題是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潛在動力。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出讓學生能興奮起來的問題情境,點燃學生的研究之火和探索之火,從而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
二、教師要通過給予學生適時的鼓勵來提升他們的求知欲
課堂上,教師不但要去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求知欲望,而且要讓學生在探究數學問題的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因為教師只有讓學生獲得成功和自信,才會使學生保持有足夠的熱情去探究更深層次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以爭取更大的成績。在數學課中,數學教師應不斷給每一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對探究過程中學生取得的點滴成績,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得法且有度,使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合作探究過程中獲得成功時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興趣。
三、教師要構建寬松型課堂,給學生提供質疑的空間
當下,我國課堂教學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問題教學在初中階段各學科教學中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每一項教學活動都是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的。所以要想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耙伞笔撬季S的開端,更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唱“獨角戲”,更不能一味地“填鴨”和“滿堂灌”,只有學生在自己的大腦里有了質疑,學生才能產生積極主動去思考問題的內驅力,進而解決剛剛在頭腦中產生的質疑。比如,在學習“三角形內角和”這部分內容時,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一個小實驗:將任意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用剪刀剪下來,然后將這三個角的頂點放在同一點上,且保證圖形不重疊不分開,讓學生觀察這三個角拼成的角是多大度數的角。學生通過測量,會得出同一個答案——180度的平角。這時候學生肯定會提出“這是為什么呀?”的質疑,隨著質疑出現,教師再適時與學生一起來證明或講解得到這一結論的過程,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學習的興趣也就會更高。
四、教師要授之以法給學生,創造探究問題過程的機會
數學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創造奇跡和發展潛能的平臺,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做到:(1)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的知識能力,為學生授之以法,提供主動切磋問題的機會,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真正掌握基本的數學技能,學生只有經歷群體相互合作這一過程,才會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升華和創造。(2)教師要對本節課教學內容進行科學的預設,并及時有效地跟蹤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一定要堅持“凡學生能獨立做到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教師只充當課堂學習的引導者”這一原則。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著力加強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讓學生在探究中激發學習的熱情,產生強大的內驅力,來達成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教師還要清楚學生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參與者,應該怎樣把合作探究學習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探究者和研究者,還需要數學教師共同去實踐和探索。我深信: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有效實施,必將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也會挖掘出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初中數學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石。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