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楠
【摘 要】目的:探討彩超在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行彩超檢查的子宮肌瘤患者30例作為A組,另選取同期行彩超檢查的子宮腺肌癥患者26例為B組,比較兩組的超聲聲像圖表現及采用多普勒測量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和血流量(BFV)。結果:30子宮肌瘤患者超聲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增大,其中均勻增大11例。低回聲25例,等回聲4例,高回聲1例,以低回聲為主。包塊邊界清晰25例。內膜線向后偏移4例,向前偏移5例,非同向偏移1例。CDFI示:包塊內顯示星狀或條狀血流信號12例。26例子宮腺肌癥患者超聲聲像圖主要表現:患者的子宮輕度彌漫性增大,24例子宮邊界不清晰,光點粗大,低回聲21例,高回聲5例,以高回聲為主。CDFI示:病灶區內血流少,見稀疏的短條狀血流。局限性病灶周圍未見環狀或半環狀血流信號環繞。A組的RI顯著低于B組,但PI及BFV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具有重要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可以為子宮腺肌病與子宮肌瘤的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鑒別診斷
【中圖分類號】R711.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01
子宮肌瘤(myoma of uterus,UM)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率較高,以40~50歲最為多見,發病率可達50%~60%[1]。子宮腺肌癥系子宮內膜異位在子宮肌層,引起肌纖維和結締組織增生,致彌漫或局限分布于子宮[2]。目前臨床對二者的鑒別診斷主要依據臨床癥狀及常規超聲影像結果,但子宮腺肌病與子宮肌瘤在超聲圖像方面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易混淆,使普通超聲檢查用于這兩種疾病的診斷時存在一定的困難[3]。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間我院行彩超檢查的子宮肌瘤患者30例作為A組,均有孕產史及流產史,年齡為23~52歲,平均(40.2±6.3)歲,A組共有瘤體39個,其中黏膜下肌瘤4個,漿膜下肌瘤15個,肌壁間肌瘤20個。另選取同期行彩超檢查的子宮腺肌癥患者26例為B組,年齡22~50歲,平均(40.3±5.8)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痛經史和月經紊亂。
1.2 檢查方法
采用Philips M2540A型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腹部2.5~5MHz,陰道5~7.5MHz。患者取仰臥位,在下腹部作縱橫斜多切面掃查,觀察盆腔、子宮的大小、形態、 回聲等情況。患者排空膀胱后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卵巢和宮旁組織。并采用多普勒測量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和血流量(BFV)[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超聲聲像圖表現及子宮動脈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和血流量(BFV)。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0例子宮肌瘤患者超聲聲像圖表現為子宮增大,其中均勻增大11例。低回聲25例,等回聲4例,高回聲1例,以低回聲為主。包塊邊界清晰25例。內膜線向后偏移4例,向前偏移5例,非同向偏移1例。CDFI示:包塊內顯示星狀或條狀血流信號12例。26例子宮腺肌癥患者超聲聲像圖主要表現:患者的子宮輕度彌漫性增大,24例子宮邊界不清晰,光點粗大,低回聲21例,高回聲5例,以高回聲為主。CDFI示:病灶區內血流少,見稀疏的短條狀血流。局限性病灶周圍未見環狀或半環狀血流信號環繞。A組的RI顯著低于B組,但PI及BFV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實質性腫塊,內含少許纖維組織,邊界光滑,周邊有假包膜,假包膜與肌瘤間有疏松的結締組織。子宮腺肌癥是指子宮肌層中存在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并伴有不同程度肌層平滑肌細胞肥大和增生。子宮腺肌癥主要根據進行性加重痛經病史,婦科檢查子宮增大、觸痛等表現進行診斷。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兩種疾病在臨床表現、超聲圖像等方面存在很多類似之處,易造成混淆。 (1)子宮形態、大小:子宮肌瘤形態不規則,但因其具有較完整的假包膜使邊界較清晰,為旋渦狀或“柵欄征”。子宮腺肌病多呈均勻性增大,無包膜,界限不清,回聲強弱不等,以弱回聲多見,為粗粒狀、點狀或網格狀。 (2)子宮內膜:子宮肌瘤患者內膜可受壓變形,子宮腺肌癥因病變多發于子宮后壁,且病變范圍較廣故子宮腺肌病患者的子宮內膜多前移或居中。 (3)腫塊回聲:子宮肌瘤腫塊多呈類圓形或橢圓形,一般以有假包膜形成的低回聲區為主,黏膜下肌瘤、宮頸肌瘤以增強回聲居多,較大的肌瘤腫塊回聲強弱不均勻,有鈣化強回聲及聲影出現。子宮腺肌癥多發生在后壁,表現為后壁增厚,呈稍強不等的粗顆粒狀,以大小不等的低回聲區,無明顯邊界。 (4)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表現:由于子宮肌瘤為富血供型瘤體,營養動脈來自子宮壁內分支,故子宮肌瘤周邊有清晰條狀、半環狀、繼續環狀等豐富血流信號顯示,肌瘤內部以稀疏的條狀、點狀或豐富點狀血流信號顯示。子宮腺肌癥病灶內部血流較周邊豐富,周圍無豐富血流信號,表現為稀疏的點狀血流信號。子宮肌瘤組的RI顯著低于子宮腺肌癥組,但PI 及BFV顯著高于子宮腺肌癥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癥具有重要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價值,可以為子宮腺肌病與子宮肌瘤的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孫梅,陸文,申建民,等.經陰道超聲對子宮腺肌癥的診斷價值評價[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17(10):997-999.
郭艷麗.彩超對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病的診斷價值對比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2):283-284.
張宇輝.超聲在子宮肌瘤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醫生,2010,l1(8):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