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萍
摘 要:目前,在許多學校都存在各科教師只負責自己本學科的教學工作,使一些學生在不同的課堂有了不一樣的表現,對整體的教育教學極為不利,嚴重影響了教育效果。多學科教師合作可以形成教育的合力,為學校的整體教育效果的提升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對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素質具有重大意義,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多關注學生在自己課堂中的表現,而忽視學生在其他課堂中的表現,導致出現了教育上的空檔,也給教育教學帶來了負面影響,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通過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充分調動各科教師的積極性,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多學科教師 合作 心得感悟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78-02
當下社會發展競爭日趨激烈,但團隊協作同樣十分重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發生深刻變化,每個教師不可能有無窮的知識,學科的縱深發展使得加強聯系協作成為必然要求,因此必須提倡教師的團隊精神,鼓勵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通過團隊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的意義
通過發揚團隊精神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教育科學的縱深發展要求教學必須注重聯合合作,一門學科的教學也必須有多學科的支持參與才能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通過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能形成教育合力優勢,在解決某些教育問題或某方面難點中,能獲得更好的突破。團隊合作中要尊重人才的價值取向,合理分工,密切合作,形成積極進取的精神是團隊合作的基本核心。
教育的合作精神是當代教育的特色,如教師缺乏合作精神,僅憑自己的知識技能難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學習需求。教師必須與不同學科的同事進行合作,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教師的社會角色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當代教育要求團隊的協作,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能發揮團隊的巨大力量,使知識學科縱深發展得到更好的延續,對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團隊合作精神是教師集體智慧的體現,對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力量指導意義。團隊合作能發揮1+1≥2的教學效果[1]。現實生活中,個體不能脫離社會關系獨立生活,在成長發展的道路中需要他人的支持幫助。教師職業中,存在因升學率等外在考評影響教師的個人榮譽及經濟利益,教師間各自為政缺乏交流。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教學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要清醒地認識到僅靠教師個人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因此教師的團隊協作非常重要。教師間互不支持必然會削弱教育的整體力量,團隊合作有利于教師工作水平的提升,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共同完成教育任務。
筆者認為,教師同單位工作,雖不同學科教學存在差異,但教育目標本質相同。如教師間彼此獨立,不與同事協作開展教學工作,定然有損教師的職業形象與團隊戰斗力。同事與領導間形成和諧信賴的關系,能營造融洽的氛圍,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友好工作環境,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的個人潛能,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研室負責人要領悟好傳達好上級部門的部署計劃工作,積極與其他學校溝通配合,領導團結好內部教職工,協調好內外關系,使工作的積極性與實效性進行有機統一,共同努力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只有全體教師人員團結一心,才能凝聚不同學科教師的教育力量,使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2 多學科教師合作的難點
團隊教學是有別于單一學科教學的方式,團隊教學成員由不同身份組成,進行合作交流時會存在一些困難。首先,團隊成員需協調好時間安排,主要的時間問題是正常課時與課題需要間的影響,課題會占用教師更多的時間,教師要抽出時間投入到課題研究中。其次,精力方面的困難,教師有大量的工作任務與很大的教學工作壓力,多學教師合作會增加教師的負擔,造成教師工作負擔加重。最后,交流方面的困難,多學科教師由很多成員組成,需采取很多方式促進 團隊成員間的交流,但因時間限制,團隊成員間的交流不方便深入,每個個體有不同的思維方式,遇到觀點分歧時達成共同意見很重要。如何使團隊成員交流方式達到最佳化是影響團隊合作效果的重要方面。多學科教師合作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困難,需要團隊成員共同協作,為實現團隊目標齊心協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解決要面對的困難。
教學團隊成員普遍關注合作對自身專業發展的關系,教師專業發展中需很多的動力支持,外在動力包括教育部門及校領導的有力支持、教師同事的幫助等,內在動力包括教師自我發展需求、教學成就感等。可從內外動力方面探討多學科教師合作教學的有效途徑。
3 多學科教師團隊的構建
團隊是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概念,指相互信任、目標一致、技能互補的人群,為完成某一共同任務組成的默契合作的組織。團隊強調工作中的合作溝通,強調有統領精神,實現整體的成功,促進個體的發展。在學校中進一步強調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文化,加強多學科教師間在課程教學中的專業溝通合作,通過互動彼此支持。需要建立具有共同合作的學校文化,學校要培養支持教師專業合作發展的校園文化,形成多學科教師共同合作的團隊精神。
傳統教師團隊與合作型教師團隊在工作目標、人際關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別。構建合作型教師團隊的關鍵在于以教研組建設為工作重點,提高教師個體共享群體智慧的意識與能力。單位要提高管理效益,首先要建立匹配的組織管理框架,設立實施管理行為的組織機構。
目前各地中小學教育組織機構基本為校級、中層與基層。很多學校校長重視校級與中層管理隊伍建設,對基層教師隊伍的建設不夠重視。必須重視年級組與教研組建設,缺乏教師對上級政策指示的貫徹執行則難以保證教育管理目標的落實。因此,應將年級組與教研組作為構建合作型教師團隊的主陣地[2]。
中小學以年級組為學校常規管理主線,不同年級學科的教師合編在一處辦公。同年級教師面對很多共同的教育問題,教師能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有助于在解決具體問題時相互討論、共同合作,有利于年級不同學科教師間的協作,但弱化了同學科不同年級教師間的交流溝通。因此,學校應加強教研組建設,為教研組活動提供合適的固定活動場所,在學校的文明組室創建中,將教研組與年級組納入共同考核范圍,促進教研組教師間的團隊合作。
4 結語
以年級組與教研組建設為重點,建立多學科教師合作型團隊,提高教師的個體共享群體智慧的意識與能力。構建合作型教師團隊涉及很多的問題,應積極倡導中小學多學科教師團隊間的構建,促進團隊成員真誠深入合作,形成團隊教育合力,共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秀秀.初中校本教研中教師合作的案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8.
[2] 姜瑞強.讓教師在合作備課中共同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29(29):37-38.
[3] 呼和.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機理及運行機制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