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摘 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六大核心素養,這些素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活動,對核心素養中直觀想象的培養做一些實踐探究。
關鍵詞:課程改革;核心素養;直觀想象;實踐
一、直觀想象的涵義
直觀想象是指借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空間形式特別是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主要包括:借助空間形式認識事物的位置關系、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系,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培養高中學生直觀想象的實踐
夸美紐斯和裴斯泰洛奇都是直觀想象的提倡者,裴斯泰洛奇繪出實物的圖片,以此為媒介教學生觀察與記述,進行直觀教學實驗,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還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學原則,如直觀性原則,要求“在可能的范圍以內,一切事物都應盡量放到感官跟前”。他們認為:“直觀就是未經充分邏輯推理而對事物本質的一種直接洞察,就是直接把握對象的全貌。”
1.注重自制教具,自己動筆畫圖形,讓學生體會直觀想象的形成過程
公開示范課《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用一個“米”字破解了誘導公式的發現過程,觀察圖像最明顯,接近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借助形象化的圖像表示抽象化的終邊對稱關系。學生得到了型如π-α,π+α,-α的誘導公式,簡記為“函數名不變,正負看象限”。
根據皮亞杰的反省抽象理論,即使學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操作經驗,但如果沒有對操作結果進行思考,那么就會阻斷了學生學會新的思考方法的途徑。以下是我借鑒公開示范課的創意并應用在課堂中的教學實踐,請學生完成一個類似的設計,證明sin -α=cosα,為學生提供思考、發現問題的機會:
問題1 如果角α=30°,請同學寫出一些正弦值與cos30°相同或為相反數的角。
問題2 如果角α是任意銳角,請同學畫出與cosα相同或為相反數的角的終邊。
問題3 請大家把問題2中終邊相對應的角用最簡捷形式表示出來,并觀察該圖,寫出觀察到的等式。
學生在畫圖的時候,意外發現α與 -α的終邊關于直線y=x對稱,P(cosα,sinα)和Q(sinα,cosα)關于直線y=x對稱,因此sin -α=cosα.接下來由上述圖像,學生不難發現 +α, -α, +α的誘導公式,簡記為“函數名變,正負看象限”。
學生有了上述的設計、推導、發現過程,從幾何出發,抽象出代數關系,再順理成章地將三角比的誘導公式 +α概括成一般性的口訣“奇變偶不變,正負看象限”,簡單明了,輕松記憶,若干年后,可能數學知識全忘了,但這句口訣,終生難忘。
2.構建數學模型,領悟幾何特征,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數學學習離不開經驗、方法的積累,學生需要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反思、歸納、總結。通過對圖形的觀察,特別是運動中的不變性,抓住幾何特征,構建數學模型,巧妙地解決一些難題。
以下是一道課堂習題課的教學片斷:
例:已知方程x+lnx-5=0,x+ex-5=0的實根分別是x1,x2,則x1+x2= 。
師:lnx=5-x,ex=5-x,直接解方程的話,貌似不會解?
生1:lnx1=5-x1?圳x1= ,對照方程組 =5-x2 =x1,猜測5-x2=x1,所以x1+x2=5。
師:很大膽的猜測,大家覺得答案對嗎?(同學們紛紛點頭同意)怎么證明呢?
生2:函數f(x)=ex+x-5單調遞增,f(1)·f(2)<0,f(x)=ex+x-5只有一個零點,所以5-x2=x1。
師:理由非常充分,很完美的解答。既然是從函數的角度思考,那么是否有其他想法?
生3:數形結合,y=lnx,y=ex互為反函數,它們的圖像于y=x對稱,而y=5-x也關于y=x成軸對稱圖形,由圖像可知,交點為A(x1,y1)、B(x2,y2),它們關于點P , 對稱,所以x1+x2=5。
師:想法很好,超越方程一般沒有解析解,而只有近似解,只有特殊的超越方程才可以求解。在大學階段常用的近似解法有牛頓切線法、冪級數解法等,也可以編制一段程序用計算機求解。但高中階段,更多的是化歸思想,利用數形結合求解。
以上設計著眼于發展直觀想象素養的習題課教學,以學生熟悉的函數圖像為載體,這是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引導學生畫出圖像,對稱軸的巧妙應用是“點睛之筆”,這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學生進一步加深方程和函數的聯系,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樣的立體幾何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以正方體、長方體為模型和載體,直觀認識和理解空間點、線、面的位置關系。
數學教師就是要以數學知識為核心,選擇具有教育價值的例題,在課堂中努力實踐,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
參考文獻:
[1]溫長遠.一個“米”字破解“誘導公式”:觀連春興老師授課有感.數學通訊,2018(4):33-35,48.
[2]羅增儒,羅新兵.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續)[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4(5):23-25.
[3]章建躍.高中數學教材落實核心素養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6(7):44-49.
編輯 田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