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巧英
摘 要:主要以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為重點闡述,結合當下思維導圖概念和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方法為主要依據,從總結閱讀知識要點,提升理解程度;善于做筆記,加深知識掌握程度;分析閱讀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能力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作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高中語文;學習能力
一、思維導圖概念
思維導圖又名樹狀圖和思維導航圖形,主要是通過繪畫圖形幫助學生掌握和學習語文閱讀知識的一種工具形式。思維導圖非常簡單,學習起來比較容易,便于學生掌握,一個關鍵詞為出發點,向四周擴散形成不同的副中心,在由副主題為中心在向四周進行擴散,通過不同關鍵詞之間存在的關系能夠幫助學生理清語文閱讀文章脈絡,利于閱讀知識點的掌握,對學生內化和吸收閱讀知識有一定價值。思維導圖引入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擴散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拓展學生語文知識面,將學生培養成為新時期需要的人才。所以,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具有一定意義,是提升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思維導圖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方法
1.總結閱讀知識要點,提升理解程度
高中語文課程內容較多,知識比較豐富,學生學習任務較重,在語文閱讀過程中往往無法深度掌握語文內容和知識重難點。所以,語文教師要善于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語文閱讀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語文閱讀知識點,可以用色彩鮮明的彩筆和線條將語文知識點體現在思維導圖中,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和了解[1]。而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制作思維導圖,將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在課堂中認真聽講。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大地的眼睛》時,教師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章,制作思維導圖,理解、掌握和分析清楚不同內容之間的關系,運用關鍵詞在思維導圖中表示文章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2.善于做筆記,加深知識掌握程度
在實際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做筆記,繪制簡單圖形和關鍵詞記錄文章大意和基本內容,在記錄中間接培養學生思維。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時間繪制思維導圖筆記,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引發學生在課堂中對知識的討論和互動,教師要挑選好的繪本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使學生能夠借鑒相互之間的優點,以便于提升思維導圖制作能力。例如:在學習蘇教版《一個人的遭遇》時,在教師梳理和分析文章內容時,學生要根據教師講解內容繪制思維導圖進行記錄,將文章中一個人指的是誰?經歷了哪些遭遇運用思維導圖展現出來,運用簡單的圖形、直線和關鍵詞就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文章基本內容。通過詳細閱讀和學習,可以發現文章中人物在戰爭中失去了女兒,而后在努力下找到了自己的兒子,不久兒子犧牲,收養的孩子出車禍失去了生命,對文中人物的打擊很大。學生會從中總結出基本含義,文章中心思想是這個人代表著一個國家,這個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遭遇是整個民族和國家面臨的困難和遭遇。思維導圖的引入對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具有積極
作用。
3.分析閱讀內容,增強學生學習能力
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建立在運用思維導圖基礎上對文章進行詳細分析和閱讀,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學習蘇教版《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時,主要講述內容是向往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在文章中展現了人們生活溫暖自由,從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可以體現出來,中心思想主要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在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作者想要走出封閉心理,感受世界的溫暖和愛的思想感情[2]。文章脈絡十分清晰,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繪制出來,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科學分組,不同小組對文章內容的探究和自主學習,共同尋找文章主要關鍵詞,不同學生負責不同分支進行補充和關鍵詞的填充工作,然后小組內成員根據自主學習的內容進行講解,通過研究后制作理想的思維導圖。
總之,現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閱讀興趣不足,閱讀方法不夠正確,使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所以,教師要善于分析和總結閱讀教學情況,將思維導圖充分融入實際教學中,使得學生能夠自主根據文章繪制思維導圖,掌握文章基本內容,梳理清楚文章脈絡,提升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何元賓.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7(12):21-22.
[2]李健.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語文,2018(1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