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春
【摘 要】目的:探索和分析應用中醫綜合的方法于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醫用臨床價值。方法:選用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階段內被確診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患者共計82例。采用人數均等,隨機抽樣的辦法進行分組研究,將選擇使用常規西醫治療的模式定義為西醫組,該組患者為41例;將選擇使用中醫綜合治療的模式定義為中醫組,該組患者為41例,分析兩組患者的病情及變化情況,并對其進行記錄。結果: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程情況,發現西醫組中該病病情有明顯改善的患者共計19例,顯效率占46.34%;中醫組中該病病情有明顯的改善的患者共計35例,顯效率占85.37%。發現中醫組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明顯優于西醫組,組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使用中醫綜合治療的辦法能夠有效的改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負面影響,且中醫的治療手段更為安全,應進行大力實踐。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中醫;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引言:
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是由于微生物作用而導致十二指腸潰瘍或胃炎。真菌吸附在十二指腸上,通過系列的繁殖促使胃粘膜的功能受到破壞,進而導致胃粘膜發生皺褶及增厚的現象[1]。據報道記載,由于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而引起的胃癌現象時有發生,傳統的西醫治療辦法只能改善及時的癥狀,副作用也較為明顯。因此需要拓展中醫的方法,并及時對患者進行隨訪,彰顯中醫治療的優勢。文章研究了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中,被確診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HP)的患者82例,分析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詳細的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在我院消化內科門診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階段被診斷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HP)的患者共計82例,將其分為西醫組(n=41)和中醫組(n=41)。其中,西醫組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年齡在19~54歲之間,平均年齡(37.25±7.95)歲;中醫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齡在20~55歲之間,平均年齡(41.34±8.36)歲;患者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價值(P>0.05)。同時,兩組患者均切合HP診斷的標準,且伴隨灼熱、脹痛等情況達35天以上,且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排除具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西醫組的治療辦法 西醫組的治療方法參見西醫的治療辦法。
1.2.2 中醫組的治療辦法 中醫組的治療方法主體湯劑選用三黃瀉心湯的方法,劑量為:黃連6g,大黃10g,天花粉10g,側柏炭12g,仙鶴草12g,茜草12g,梔子12g,地榆炭10g,紫珠草15g,牡丹皮10g,煅瓦楞子15g,甘草6g,黃芩12g,白及10g,使用制粉煎服的方法,維持每日兩次溫服,使用劑量為1劑,治療時間為35天。若患者的脾胃較為虛弱,需使用參苓白術散加減藥劑進行優化[2]。同時要求患者注意日常飲食習慣,保證良好的心情。35天后對該組患者進行隨訪,確認患者的情況,并進行對應記錄。
1.3 觀察指標 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的內容,借助胃鏡的操作模式,分析患者胃粘膜的功能,得到相應的診斷結果,評測治療及改善的顯效率[3]。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基于SPSS20.0統計學軟件,針對評測的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作為計量資料的標準,采用作為計數資料的標準,確保數據的精度P<0.05為根本。
2 結果
基于HP的檢測標準,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發現西醫組41例患者中,患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患者有9例得到治愈,占比21.95%,10例患者病理得到顯著改善,占比24.39%,顯效例數共計19例,占比46.34%;中醫組41例患者的治療中,患有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患者有21例得到治愈,占比51.22%,14例患者病理得到顯著改善,占比34.15%,顯效例數共計35例,占比85.37%。由此,可以看出中醫組患者的治療顯效率明顯高于西醫組患者的治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飲食不規律、不干凈現象會直接導致肝氣失衡的現象,進而導致胃功能受到影響。在實際治療中,中醫更強調的是養生與自我調理,結合湯劑的使用能夠顯著改善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中醫組顯著效率(85.37%)顯著高于西醫組治療顯著的效率(46.34%),由此可以見得該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同時,在隨訪過程中,應及時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有效地改善“病從口入”的負面影響,促使患者能夠使用分餐的方法[4]。另外,中醫湯劑的使用也能扼殺Hp的出現,這對于患者的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本著“早干預,早治療”的理念,注重養生和調理的措施,進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脾胃的情況。
綜上所述,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方法能夠有效消除患者十二指腸和胃中Hp,借助輔助性的活血湯劑的使用,還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產生胃脹等疼痛現象,應進行及時干預,調節胃酸的含量,這對于患者胃粘膜功能的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該方法安全有效,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意義,值的臨床的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王燕龍,丁永剛,連鑫.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慢性胃炎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28).
李亞利,趙光勝.臨床中醫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3).
胡向海,朱靜.中西醫結合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3):57-58.
莫湘,文黛薇,劉松華,etal.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內鏡下胃黏膜表現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研究[J].蛇志,2016,28(3):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