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智超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時代的素質教育的高要求已越發顯著,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是高中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更能彰顯其重要意義。高中化學不僅僅是一門現代教育中的基礎課程,而且是為日常生活答疑解難的課程,這就表達了此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探索有效教學模式來高效率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標之一。整合教師的部分教學經驗,闡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該如何有效有力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高中生作為即將成熟的新時代的接班人,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的重點工作目標,但依舊有眾多的教師固存著傳統模式。化學在學生的知識生涯中的比例并不大,因此只需幫助其掌握教材中的重難點,應付高考即可。這種想法已經過時,在強調“創新是第一動力”的大環境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就不得忽略。從這層意義上來講,必須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的之一,并結合學生實際運用合適的方式培養,才能全面提高他們的化學素質,并成為大環境下的人才。
一、設置懸念,在問題意識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生的學業尤為繁重,在高考的壓力下,抽象的化學課程就成為他們頭疼、厭煩甚至棄學的課程之一。雖然化學課程包含了一些文科內容,需要反復背誦,但對于更多討厭死記硬背的學生來講,這無疑是極大的挑戰。因此,讓他們真正理解并記住知識點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在課堂上多設置懸念,留下問題給學生去獨立思考,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提高其對知識點的深刻記憶,有著重要幫助[1]。比如,在講到離子方程式時,為什么要讓這一方程式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如果沒有這一定律,那這一方程式該如何解釋?或者告訴學生離子電荷守恒的存在,而讓其自己去尋找答案。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會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多個“為什么”,并將知識點連接起來,試用大量的模式,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思路打開,發揮想象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大膽猜想,大膽試驗,創新能力就會逐漸提高了。
二、重視實驗,在親自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實驗是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模式,通過實驗能快速幫學生將腦海中的公式在現實中表現出來。一味地帶領學生沉溺在靜態的課本上,無疑會讓學生感到疲倦。因此,教師在講授時間充足的條件下,就可以轉換成實驗演示的方法,邊演示邊講授知識點。比如,鎂燃燒時發出的光是非常強烈的,但燃燒殆盡,其就成了白色粉末,邊緣可能還有黑色顆粒。而這時,很多學生如在沒有親自實驗的情況下,就會對此現象想不清楚,充滿了疑惑。因此,在實驗的演示下,學生就會見識并感嘆這一奧妙。高中生對新鮮事物都會有點好奇之心,在見證奇妙的過程中,學生的腦洞就會打開,是否還有更多類似情況出現?其他物質是不是也同樣奇妙?這樣一來,在引申中學生就會樂于去創新,去想象并去動手。
三、結合日常,在實際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化學結合生活實際,更側重于學生的理解與領悟能力,抑或解析學生的基本生活模式。在解析的過程中,引起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去探索創新。因此,在課堂上加入生活情景,讓學生置身于解決生活之需,不僅減輕了學生上課的壓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2]。比如,在講解碳酸鈣的課堂上,教師可以用一個鋪滿了垢污的熱水壺開篇提問:假如家里有這樣一個熱水壺,應如何幫垢污去除呢?之后再引出用醋消除的解決方法,最后得出結論,這便是化學中的碳酸鈣遇上醋的故事。這樣帶著趣味性又不失實用性的講解模式,通常能讓學生容易接受并深入腦海中。在解決日常生活的尷尬事之后,即可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何醋能夠“征服”垢污即碳酸鈣?在前面的演示之后,好勝的學生也會想著探索事出之因,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被激發出來了。
四、分組討論,在小組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化學作為抽象的一門學科,學生更愿意選擇團隊合作的方式一起探索其奧妙。同時,當一個人的想象力受阻時,就會止步。但當把同個問題放到小組討論中,每個小組七嘴八舌、思緒發散、腦洞大開的時候,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和結論大膽地涌現出來。由此,不僅讓學生能靠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創新意識收獲更多,還能讓其樂于去跟團隊探討更多有趣的化學現象,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同時,小組合作共同探討的模式,也能讓學生在高強壓力下得到一絲放松,更有利于整體的學習。
一言以蔽之,化學課程作為高中課程的一份子,其日常實在性就要被挖掘出來。除了教會學生課本中的知識點,更不能忽略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不僅關系到考試能否順利通過,還事關學生的全面教育素質的發展。實踐表明,在化學教學中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幫助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劉佞珺.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創新導報,2013(29):133.
[2]趙海鵬.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6(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