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忠芹
【摘 要】目的:探究臨床護理干預用于闌尾炎手術患者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病患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35例。觀察者患者實行臨床護理干預,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觀察對比患者手術后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第一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下床后活動時間為6.2±1.6h,首次肛門排氣時間為7.8±1.6h,住院時間為2.4±2.4d,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的患者滿意度要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闌尾炎手術患者采取臨床護理干預十分有效,對于患者痊愈具有積極的作用,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干預;闌尾炎手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1
目前,我國對于闌尾炎的治療方法,還是主要在于切除手術,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醫療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傳統的手術方式已經被腹腔鏡行闌尾切除手術所代替,這種新型的手術方式可以使病人免受疼痛,術后的創傷也比較小,在手術完成之后的短時間內就可以有效恢復[1]。在這種方法使用的基礎上,為了更快更有效地為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行臨床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病患,均有發燒、白細胞升高的癥狀,通過相關的醫療設備和醫學方法已確診為闌尾炎,需要進行闌尾炎切除手術。并且,此次研究對象均已排除具有疤痕體質的患者和其他病變情況。以隨機分組法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以及觀察組,每組各35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10-68歲,平均年齡(35.6±2.5)歲,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12-67歲,平均年齡(34.5±2.0)歲,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護理內容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術前宣教、術中的觀察監測、手術后的跟蹤觀察,并對其飲食和運動等情況進行常規性的護理;
觀察組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干預措施,臨床護理干預是病人術后快速恢復的關鍵。首先對患者在手術的整個過程進行心理疏導,病人接受醫院治療,難免會心情焦躁,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開導和疏通工作,降低患者的消極負面情緒,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充分的尊重,為其講解手術的要點、時間以及病理流程、治療方法及概念等,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使其能夠更好地配合醫生的工作。此外,還要加強行為護理干預,在手術前陪同患者進行檢查等各項準備工作,提醒其戒煙戒酒等飲食,術前6小時禁水,術前12小時禁食等,在手術過程中,還要確保患者的用藥安全衛生,時刻關注病人的身體狀態。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狀況進行跟蹤,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術后恢復方法,比如通過聊天轉移注意力緩解痛苦,進行運動康復等,確保患者手術后期的最佳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后狀態進行觀察,觀察內容主要包括:術后的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的首次時間、住院時間等,并針對患者對醫院的服務、護理的質量、醫院的治療環境等情況進行滿意度的分析,患者的評分高低顯示著護理質量的滿意度高低,共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及不滿意三項評價標準,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數、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觀察組35例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6.2±1.6)h、首次肛門排氣時間(7.8±1.6)h、住院時間(2.4±2.4)d;對照組35例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7.5±2.6)h、首次肛門排氣時間(9.6±2.2)h、住院時間(4.6±2.3)d。觀察組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治療總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 =2.519,P=0.014<0.05;t =3.914,P=0.000<0.05;t =3.915,P=0.000<0.05) 。
2.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35例患者非常滿意20例(57.14%)、一般滿意6例(17.14%)、不滿意6例(17.14%)、總滿意26例(74.29%);對照組35例患者非常滿意4例(11.43%)、一般滿意14例(40%)、不滿意13例(37.14%)、總滿意18例(51.43)%。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4.29%,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51.4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019,P=0.045<0.05) 。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身體健康一直是人們關心的重要話題,在這種快節奏的生活中,闌尾炎現象也越來越普遍。闌尾炎是一種闌尾感染后引發的現象,主要是指闌尾出現梗塞,存在于管腔內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排出,長期積壓,使得腔管的內壓上升,使得闌尾壁受到一定的壓迫,細菌進入到受損的黏膜中,然后使得身體內部的闌尾受到感染[2]。
眾所周知,闌尾炎的發病比較急,進程進展比較快,一旦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腹腔組織受到感染,并且闌尾炎在發病期間的疼痛度較重,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身體和心理隱患,導致患者情緒焦躁,影響后續治療[3]。在進行闌尾炎治療的過程中,應該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加強臨床護理,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不適感,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為醫護人員順利開展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
綜上所述,通過臨床護理干預可明顯縮短闌尾炎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減少住院時間,提升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阮永霞.護理干預在闌尾炎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觀察[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8):103+105.
許麗娜.綜合護理干預在闌尾炎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4):45-46.
楊泳.護理干預在急性闌尾炎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