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如今,高等教育改革新時代來臨,大學教育開啟新篇章。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逐漸迎來發展高峰期。而如今,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實際推行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實效性差、方法落后等。本文結合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其實效性展開了研究與探索。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
在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要求中,理想信念教育被列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對學生日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有深遠意義。如何讓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等信仰回歸大學生群體,如何讓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實效性能進一步落實是本文研究的核心。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
在我國,新時代大環境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從未停止,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卻并不明顯。以大學思政課的開設為例,大多數學校思政課的到課率以及學生專注度,相比于專業基礎課都有明顯差距。一些學校為大學生開設的理想信念教育課程,自愿參加的學生也是寥寥無幾。不僅如此,在理想信念類課程開設時,學生積極度明顯較低,前排空無一人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1]。基于上述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開設現狀,筆者做了如下分類歸納。
1.理想信念培養目標不清晰
如今,高等院校在培養專業性人才時,目標往往是明確的,即按照類別培養不同能力的高端技術人才,以適應社會科學發展的需求。但是,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培養目標卻并不明確。一些高校盲目地抬高理想信念的重要價值,架空了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事業的追求,讓理想信念與學生所接觸到的社會實際嚴重脫節,就造成了學生興趣度不高、科目本身實效性較差的現狀。除此之外,肩負大學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管理職責,對于理想信念本身缺乏深度挖掘與長期規劃,理想信念教育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解都停留于表面,對于毛澤東思想等優秀的思想文化內涵也沒有進行長期的教育規劃,學生自然很難形成堅固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自然也較難達成。
2.教育內容未與時俱進
現如今,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工作往往憑借思政課、黨課以及相關講座來進行,而上述方式都普遍存在教學涉及知識更新速度慢等問題,一些國家新政策推出后,并沒有出現上行下效的良好反饋。理想與信念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依然是停留在老舊課堂上的兩個詞匯[2]。課堂的理論教學和現實生活聯系的匱乏,造成了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化、表面化現象嚴重,理想信念教育對于學生的職業規劃、未來發展自然也沒有起到預期效果。
3.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落后
如今,我國高等院校對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方式并沒有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有所提高,相反,其仍然采用的是教師授課、學生被動接受的“滿堂灌”方式,這樣的方式顯然不能符合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要[3]。我們的學生在教育啟蒙期——小學時期,就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洗禮,就開始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這樣枯燥的強灌式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逐漸失去了了解理想信念的興趣,扼殺了其學習的積極性,甚至讓學生對理想信念教育產生了排斥心理。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往往并不符合實際需求,大而空的概念充斥課堂,小而具體的應用教育成為一種奢談,這種長期流于形式的教育熏陶,讓大學生對原本就深刻的理想信念理念、馬克思主義等更加不甚了解。長期如此,不感興趣的學生自然會產生逆反心理,主動排斥該門學科的學習。因此,新形勢下,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須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學生群體最為關注的問題進行教學,例如學生的未來職業規劃、就業方向等,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理想信念學習的自主意識,化“被動”為“主動”,改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被動化局面,讓理想信念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方向。
二、加強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
1.有助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高等院校從專業性教育逐漸開始向全面教育探索,加大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社會主義共同的理想相結合,從而為國家的富強與繁榮做出貢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學生教育事業培養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它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讓社會主義事業永葆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以大學生創業為例,學校致力于開放不同的就業渠道,積極召開各類創新就業方向,既保證學生能夠順利畢業,又可以讓學生在社會崗位上找到自我價值,堅定起理想信念以及正確的職業理想,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與大學生的具體實踐生活相結合。
2.有助于推進高校思想工作
我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和學科技能的培養一樣,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今,我國本土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積極思想與消極思想,落后思想與先進思想之間相互碰撞,使大學生在面臨選擇時出現了困境。一些大學生的思想逐漸出現扭曲,政治信仰也到了迷茫的十字路口,這樣一種思想教育現狀,是高校管理者、教育學者乃至整個社會群體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我們應該以理想信念作為思想教育的重要載體,促使大學生樹立起自強意識,成為真正有理想、有信念、有紀律、有目標的優秀共產主義接班人。
3.有助于國家戰略規劃與發展
在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往往能夠引導學生奮發有為、努力上進,其在學業、生活等方面都能夠實現更大的自我價值。“少年強,則國強”,優秀的、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能為祖國建設貢獻出更為深厚的力量,在國家戰略規劃上,也能起到支柱性作用,因此,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十分必要。
三、理想信念教育模式新探
1.改善課堂教學方法
教師在講授大學生理想信念相關知識時,應該致力于將其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一些停留于表面之上,空洞而高大的概念,反而會使學生原本就不堅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飄忽不定。以就業為例,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清晰的數據來幫學生分析清楚當下我國的就業環境,也可以引申一下,當下的大學生群體應該怎樣守住初心,讓職業規劃和自身興趣與理想信念相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往往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對理想信念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理想信念授課時,也應該注重于聽取大學生對于理想信念的看法以及迷茫的地方,對癥下藥才能真正藥到病除。例如,一些大學生在初入大學時,雖依然努力學習專業課知識,但是專業課知識與就業之間卻存在著難以對接的鴻溝,那么該怎樣結合所學,規劃職業,為自身理想信念的實現創下良好的載體,則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綜上,改善課堂教學方式,對于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價值。
2.積極組織社會實踐
高等院校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理想信念實踐氛圍,例如在暑期開設跟創業相關的專題活動,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的調查活動,讓學生走入鄉鎮企業,切身感受企業的文化和工作環境等,還可以讓學生參觀與自身專業相關的企業,也可以收獲多多。這樣的社會實踐,可以讓學生獲得職業認同感,更能直觀地了解自身專業的未來發展狀況,從而更加堅定內心的理想信念。
3.以校園文化作為理想信念教學的重要載體
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如何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之中,是高校管理者需要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例如可以在大學中開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實現自我理想信念的具體實踐中來。高等院校還應定期舉辦優秀學長領航講座,讓能將理想信念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優秀學生做榜樣,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四、結語
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讓理想信念教育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讓其更加貼近大學生的日常實際,需要我們教育學者從學生群體關注的內容出發,主動了解其特定生活環境與人生階段的迷茫與困惑,這樣才能高效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張承.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研究[J].科教文匯,2016(18):7-10.
[2]張文,羅文雙.延安精神發揚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一性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3):14-16.
[3]龐晨.淺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三個層面[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6(2):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