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良
【摘要】當今廣大農村持續受到現代化進程帶來的多元文化沖擊。目前,在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中往往對鄉土文化不夠重視。鄉土文化是社會共同的經驗,它是人民在生產勞動和日常生活中勤勞的結晶。鄉土文化以無聲之勢滋養著人們的內心世界,它與鄉村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在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中,將鄉土文化教育擺在重要的地位,使學生們更加熱愛鄉土文化,從而起到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以及家國情結的作用。
【關鍵詞】鄉土文化;農村小學;德育;合理運用
文化是一個極具人文意味的一個概念。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經在《費孝通九十新語》中提到,文化是一個總稱,它體現著一個民族或者群體有著共同的生活方式和觀念體系。從廣義上講,文化就是人類在適應、改造自然以及自我改造的社會實踐中所運用到的方式方法及其產物。從狹義上講,人類的精神創造了文化。因此,鄉土文化就是在農村中生活的人們所創造的文化,是在農村中生活的人在適應、改造自然以及自我改造的人類實踐中順其自然而形成的生活習性。因此,將鄉土文化在農村小學的德育工作中進行合理的應用,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鄉土情結與愛國主義精神。
一、鄉土文化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鄉土文化其實質是一個界域概念。鄉土文化的地域性會讓人們感受到強烈的“家”的感覺,愛國一般來說總是從愛自己的家開始,從愛一代代生活的家鄉到愛自己的祖國。家與國總是不分離的,這種家國文化潛移默化著學生們的價值觀,使學生認同所屬的鄉土文化,就會慢慢演變成對鄉土的認同。鄉土文化在農村小學的德育教育中就是學生通過對成長或者是長期居住地的認識,去激發學生們的鄉土情感并在此基礎上產生鄉土關懷,最后感悟“天人合一,民胞物與”。這個思想是北宋的著名哲學家張載所提出來的,意思是天下的人都是我的同胞,天下萬物都是我的同輩。現今,在社會不斷變革的大背景中,我國的學校道德教育任重而道遠,而鄉土文化以其無與倫比的民族性和公共性,在農村學校德育實踐中具有巨大的優勢。
并且,以學生學習的難易程度上來說,鄉土文化與他們息息相關,真實而又生動,不僅可以感知,可以體驗,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鄉土文化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合理運用
目前,我國整個教育體系還沒有充分發揮其引導和利用鄉土文化的作用,鄉土文化的未來著實令人擔憂。如何讓鄉土文化在農村小學德育教育中得到合理的運用,也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為我國以全球化、現代化和市場化為導向構建民族國家發展模式提供了前提和養分,而且也為地方民族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民族自主性資源和現代性資源。
1.學校教育部門作為德育的主體,應覆蓋德育資源的領域,引導地方在學校和教學中挖掘鄉土文化,引進標準化教材,制定課程標準和考核要求,并且組織人力進行教材的編寫,以及補充師資力量,將鄉土課程作為必修課在中小學中開展教學,并將其納入考試大綱,從而使鄉土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對地方文化資源的挖掘工作,以加強對鄉土德育知識的教導和情感指導。
2.掌握對鄉土文化的價值評判和選擇標準具有豐富的內涵。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價值標準來評判農村小學德育中的鄉土文化教育?它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它應該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在教育中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應該被學生理解和接受。第一方面,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導小學生積極向上是鄉土文化的必然要求,逐步提高中小學生的精神使其愈加高尚,鄉土文化會鼓勵人們為了自己與社會的未來而努力奮斗。第二方面,它必須與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相適應,能夠被學生理解和接受,而且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只有這些條件都具有,學生才能更高尚,更有凝聚力。我們的小學德育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這兩個方面所要求的價值判斷,使鄉土文化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當然,當今農村小學在鄉土文化德育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這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背景下,就更要求學校積極引導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過程中注意其他區域的文化,重點關注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和它們的區別,使學生在對比學習中深化對所屬的鄉土文化更加了解,了解和尊重其他的文化。
三、結語
人們長久以來一直關注的兩大主題分別是鄉土文化和德育教育,它們也是在現代教育改革發展中的主要課題之一。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地方教育資源出現了嚴重的流失,面對這個問題我國展開了對國外鄉土德育教育的經驗進行了參考,并且將其與我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教育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輔助學生們培養濃厚的鄉土情結與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參考文獻】
[1]費孝通. 費孝通九十新語[M].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
[2]夏艾青. 論中國鄉土文化熱的中西語境[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3]彭文君. 全球化時代我國鄉土教育發展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08:2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