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福
摘 要:城區與農村美術教育資源不平衡的狀況下,為了彌補農村美術資源的不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農村中學美術課程應大力深化鄉土美術資源的利用。文章從農村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的利用現狀以及意義出發,對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利用做出了具體分析,以為鄉村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的思路。
關鍵詞:農村中學;鄉土資源;美術教學
一、引言
近些年來,在新課程改革下我國中小學美術教育有著明顯的改善。但因為城區與農村經濟發展不平衡帶來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所以形成一種城區學校美術教育開展得轟轟烈烈,農村美術教育卻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盡如人意的局面。目前,農村與城區美術教育資源的差異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內部因素,如師資不足、觀念陳舊以及對鄉土資源的認識模糊;另一方面是農村學校設備陳舊、資金短缺、媒介單一等外在因素。因此,如何讓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發揮當地鄉土資源優勢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通過對鄉土資源如何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利用進行研究,為中學美術課堂的設計增加內容,讓中學美術課堂變得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加深對家鄉優秀文化的熱愛,并使這些優秀的文化傳統一直傳承下去。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法、訪談法等方法,以鄉土資源的實踐為出發點,以鄉土資源在農村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為落腳點,以湖南省洞口縣某中學作為鄉土美術教育資源利用的案例對象,希望通過此文能為當地美術教學提供一些思路。同時也希望這些建議,能夠為鄉村美術教育提供一些參考,讓鄉村美術教育更好地發揮它們獨特的優勢。
二、農村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利用現狀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鄉土資源的利用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但鄉村美術教育對鄉土資源的利用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筆者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總結了以下幾點現狀。
首先,在教師方面,鄉村教師對鄉土美術資源的利用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長期以來,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都是照本宣科,采用教師在黑板上畫一筆,學生在紙上畫一筆的傳統機械模式進行美術活動。而對于教材上需要動手實踐的綜合性活動,大部分教師都只會簡單概述,由于沒有對鄉村資源的利用進行切切實實的鉆研和系統的梳理,導致其不能充分發掘和利用鄉土美術資源的價值。
其次,在學生方面,大部分學生對鄉土資源是不了解甚至忽視的。雖然學生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但由于科技的發展,像彈弓、陀螺、皮影、風箏等鄉土氣息濃厚的娛樂活動被電視、手機、網游所替代,學生很難或是不愿意接觸鄉土美術和民間工藝。
最后,在社會方面,由于鄉村教育觀念相對陳舊,很多地區學校和家長都只是看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排名,片面地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動手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割裂了鄉土文化的繼續傳承。
三、在美術教學中利用農村鄉土資源的意義
(一)突破了農村中學美術教育資源的短缺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可以運用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進行美術教育?!痹诰哂胸S富鄉土資源的農村,教師可以帶領同學走出課堂,走進家鄉,引導學生發掘當地的校園資源、生態資源、自然景觀、民間藝術、風土人情等資源并利用到美術課堂中,培養學生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比如,把優美樸質的自然風光變成可供寫生的教學對象,或是把田野山間的植物變成制作手工的材料等。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優勢,解決鄉村美術教育資源的短缺。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鄉土資源的來源與學生從小的生活息息相關,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鄉土課程資源一般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愛好,有意識地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鄉土資源作為教學內容,通過小組觀察、訪問、自主探究等形式完成美術作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課堂,品味美術帶來的快樂。在此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增進愛鄉情懷,促進民間美術的傳承
對于現代的鄉村孩子來講,雖然田野、河流、山川、樹林等鄉土資源隨處可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子產品逐漸成為學生生活中的“玩具”,導致學生很少關注或是忽視鄉土文化。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顯得特別重要。美術教師可以利用鄉土人力資源,把生活中那些手工藝人請進課堂分享他們的精湛技藝與藝術感悟,這樣不僅增進了學生對家鄉民間美術的熱愛,也使民間美術得到傳承和發展。
(四)加強對鄉土美術資源的認識,形成辦學特色
每個地區都有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傳統,隨著鄉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學??梢越M織美術老師開展關于本地區鄉土美術資源的課題研究,總結出鄉土資源數據庫或是編寫校本教材以及校本課程。這樣既有利于培養研究型教師,也有利于學校形成辦學特色,提高辦學質量。
四、鄉土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具體利用
(一)利用文物古跡,實施體驗式審美教學
筆者認為,一堂有意義的美術課關鍵就在于教師能否以生活為切入點,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出發點,創新性地使用美術教材。而在農村實現這目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鄉土資源或是學校周邊的事物補充到教材中去。例如,湖南省洞口縣“中國祠堂精華薈萃之地”,一座座宗祠建筑如同一幅幅藝術珍品,蘊藏著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風民俗,主要藝術形式有石刻、木雕、泥塑、彩繪、楹聯等。除此之外,還有著名的蔡鍔故居、秀云南岳等古建筑。因此,可巧妙利用這些資源與教材中《家鄉的古建筑》這一課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帶領學生實地考察、收集古建筑圖片與相關資料,并制作成短片或是PPT,讓學生體驗家鄉古建筑的結構美、造型美,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并以所收集的古建筑圖片作為創作題材,用速寫的形式表達出你心中最美的家鄉建筑。這樣既讓學生學會用美術的形式表達身邊的事物,也使學生對家鄉的古建筑有了進一步的審美體驗。
(二)利用自然景觀,實施寫生教學
古代著名畫家石濤曾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就強調了寫生的重要性。不同的農村可能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環境都不一樣。湖南省洞口縣有長江三峽之幽,又有華山陡峭之險的風景區——洞口塘。因此,在教授湘美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畫家鄉的風景》一課時,教師帶著學生去風景區寫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大自然,并以筆墨的形式把自己家鄉的美景畫下來。
(三)利用傳統節日進行教學活動
傳統節日是當地人們民風民俗的重要體現,筆者所在的縣城有著一種特殊的瑤族舞蹈——“棕包腦”。此舞蹈一般在正月十五開始表演,寓意著吉祥與財富。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通過搜集資料、現場取材以及訪問村民等手段,把收集的資料進行整合,通過講述與展示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對“棕包腦”進行了解與討論。其次,在討論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棕包腦”舞蹈所用的面具。最后,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向村民學習舞蹈,讓美術與舞蹈相融合,使學生積極參與中,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促進鄉土文化傳承。
(四)利用鄉土材料,開展特色的美術創作教學活動
1.欣賞鄉景,創作鄉土繪本
生活中從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每個農村都具有豐富的鄉土美術資源,但往往不被我們重視和利用。因此,筆者結合七年級上冊《我心中的家鄉》一課,創作手工繪本。首先,提前一周讓學生以小組形式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家鄉景象,采用拍攝照片或是以線描的形式記錄下來。其次,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把資料匯總,根據資料進行討論并設計出繪本的基本框架。最后,可以根據設計好的基本框架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繪制鄉土繪本。通過這堂課,學生不僅學會了制作繪本的基本步驟,更是為學生今后用美術形式表現情感體驗打下基礎。學生的繪本完成后可放在學校的文化墻上進行展示,相互欣賞和交流,也可以安排表演活動。此外,教師也可以挑選對繪本有興趣的學生組成社團,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推動鄉土繪本的活動。
2.品味特產,創作海報設計
每個地方都有屬于自己地方的特產,湖南省洞口縣,有曾被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的特產——雪峰蜜桔、云霧茶等。例如,在《家鄉的特產》一課中,首先,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對家鄉的特產進行了解;其次,以喜歡同樣特產為標準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為家鄉的特產設計一張招貼海報;最后,以自主評價方式選擇最佳設計展覽。在此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3.感悟生活,創作獨特手帳
農村的美景千姿百態,作為一名農村美術教師應啟發學生對這些自然資源的重視,讓學生學會用畫手帳的形式把身邊的事物或是自己的內心情感記錄下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作品,也可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于思考總結的習慣,充分發掘學生內心深處的創作意識與最本質的情感表達。
五、結語
農村鄉土資源異常豐富,教師對美術教學中鄉土資源的利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發揮鄉土資源的優勢,讓其與農村中學美術教育相結合,采用鄉土資源與教材相結合的方式,創新性地使用教材。此外,因鄉土資源種類繁多,教師在選定鄉土資源時應多加考慮,避免出現淺顯的應用,而忽視了鄉土資源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韓本武.鄉土資源在農村中小學審美教育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7,(6).
[2]歐陽彥紅,郝少波.洞口縣古祠堂群宗祠建筑牌坊門形制淺析[J].山西建筑,2011,(29).
[3]欒蕾.利用鄉土資源優化中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探索——以臨清教育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5,(11).
[4]龍遨.鄉土資源融入美術課堂探索——以湖南省茶陵縣秩堂鎮為例[J].美與時代(下),2017,(7).
作者單位:
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