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
【摘要】分層教學是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學中的踐行,對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起著積極作用。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而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入分層教學理念轉變當前教學“一刀切”的現狀,積極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發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本文對初中英語課整合分層教學理念的實踐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初中 英語課 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116-01
1.合理劃分學生層次
初中英語教師要全面了解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學習習慣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次,作為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和基礎。A層次學生為學習成績優良,語言基礎知識扎實,語言能力強,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B層次學生為學習成績中等,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能力一般,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C層次學生為學習成績差,語言基礎知識薄弱,語言能力較差,學習態度消極的學生。學生分層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進行適當調整,從而保證分層教學的有效性。
2.明確分層教學目標
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在備課階段認真研讀英語教材,掌握教材中語言知識、綜合練習、閱讀訓練、中西方文化知識等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和單元教學要求,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確保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夠取得學習進步。對A層次學生,要求學生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拓寬知識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跨文化交流意識;對B層次學生,要求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努力提高英語語言能力,向A層次學生轉化;對C層次學生,要求學生掌握詞匯和基本句型模式,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簡單的溝通交流,并向B層次學生轉化。
3.開展分層教學活動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突出教學活動的層次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理念。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變化,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教學策略進行合理調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針對A層次和B層次學生設計教學內容,這是因為A層次與B 層次學生所占學生總數的比例較高。同時,教師還要針對C層次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困生順利完成轉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對A層次學生,向學生提出難度較高的問題,采取少講多練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對B層次學生,向學生提出難易程度適當的問題,采取精講多練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技能;對C層次學生,教師要提出難度較低的問題,采取淺講多練的方式鞏固學生對已學知識的記憶,使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單詞和句型。通過開展分層教學活動,有利于促使各個層次學生都學有所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4.布置分層練習和作業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要布置習題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調整教學進度,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知,鞏固已學習的知識。同時,教師還要分層次布置課外作業,使作業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可將作業設置為必做題、綜合題和拓展題,要求C層次學生完成必做題;要求B層次學生完成必做題和綜合題;要求A層次學生完成綜合題和拓展題。此外,教師也要鼓勵B層次的學生嘗試完成拓展題,C層次學生嘗試完成綜合題,鼓勵不同層次學生向更高層次轉化,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取得學習進步。
5.組織分層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對課堂教學有限時間的補充,豐富的活動內容,可使師生之間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平等交流。為使課外活動的效果最大化,教師在組織課外活動時,可引入分層的方法。例如,教師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活動要求。讓A層次的學生嘗試編排與教材內容有關的英語短劇或是小品,借此來培養他們的英語運用能力;讓B層次的學生,按某個階段的活動,制作英語手抄報,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撰稿、選材及版面設計,并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教師可引導C層次的學生,讓其制作內容和形式都比較簡單的英語賀卡,在節日來臨前,送給其他同學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課要整合分層教學理念,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并在備課環節、教學環節、作業環節以及課外活動環節都要落實分層教學理念,確保分層教學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得到共同進步,不斷提高英語教學效果,為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寧紅茹.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探索[J].英語教師,2016(1):32-33.
[2]張雪梅.分層教學理論對初中英語教學策略的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