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孝剛
【摘要】構建優質數學課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優質課堂 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30-02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
在心理學范疇中來討論情商和智商的權重問題,無疑情商是排在首位的。情商體現了一個人的個性特點,從興趣、品質、自信心到合作交流能力,無不體現著情感的價值。評價一個數學教學過程,要看教師是否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能夠主動有效地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即學生是否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評價一個數學教學過程,要看是否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師是否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生是否敢于質疑,大膽嘗試,樂于交流與合作。評價一個數學教學過程,還要看教師能否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起自信。
二、評價語言的得體
置身于課堂,聽到的最多的評價便是教師的“你真棒!好極了!”即使學生做對了一道很簡單的計算題,教師也不失時機地夸獎“你真棒!”這樣泛泛的稱贊和過多過濫的表揚是否也會讓學生感到教師贊揚的貶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學生因為自己已經被老師稱為“棒極了”,所以課堂上就左顧右盼,不再認真聆聽了。筆者認為,當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一概以脫口而出的“真棒”“很好”進行籠統地隨意性評價,不僅不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促動,反而會導致學生形成淺嘗輒止的浮躁心態和隨意應付的缺失品格。同時,超值的嘉獎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惰性,長此以往也許就會“迷失了自我”。
三、注重課堂評價
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要“以人為本”,要善于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機制,多角度、多方位、多標準地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的評價,并要運用全方位結合的評價體系,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
筆者認為其評價方式主要有“師生互評、自身評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等。所謂師生互評就是教師在組織開展師生互評時,不僅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結果,更要關注課堂教學的過程、關注學生內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健康和諧發展。為此,教師應意識到學生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營造學習氛圍
對于課堂教學而言,課堂上的學習氛圍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感情,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更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營造輕松、活潑、愉快的學習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營造出這樣的學習氛圍,實現師生良性互動,可以從課堂教學導入知識的時候開始。要做到這點,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特征,并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理,通過設問的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他們對新課充滿好奇,帶著問題,認真地聽課。也可以通過富有趣味性的名人逸事,歷史典故,增強導入的趣味性,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聽故事過程中,自然地進入新課學習。比如在學習小學數學計算的時候,就可以舉這樣的例子:森林里有三只小熊,一天它們三個一起到樹林里尋找食物。它們邊走邊看,終于在森林的瀑布前面發現了一棵棗樹。于是它們都飛快地爬上樹去摘棗子,第一只小熊摘了三個棗子,第二只小熊摘了五個棗子,第三只小熊摘了六個棗子,那么這三只小熊一共摘了多少個棗子呢?通過這樣講故事的授課方式,把知識點和小故事結合起來,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五、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不同于以往課堂教學中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標準的要求下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由老師轉向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感情,要從學生學習、理解知識的角度進行教學計劃的設計。要改變學生心目中老師的形象,讓老師在他們心中不再是嚴厲可怕的。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等。
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在老師留給學生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學生發現了多余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僅在備課的時候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比如安排什么樣的學習內容、采用什么樣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選用一些什么樣的練習題等。而且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切實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動態,注意他們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眼神,這樣能夠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