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 謝卉瑜 趙鵬超 苑壽同

摘要: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工業的重要轉型方向,是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智能網聯汽車將對汽車工業、交通運輸及社會生活產生顛覆性影響。本文從政策法規、標準建設、測試應用及產業生態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現狀及形式,并總結了國內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面臨的問題及阻礙,并提出相關發展建議。
關鍵詞:智能網聯汽車;政策法規;測試應用;發展現狀
1 概述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其自身規模大、帶動效應強、國際化程度高、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必將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公認的發展方向,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四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全球范圍內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研究表明,使用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技術可減少汽車交通安全事故50% - 80%,提升交通通行效率10% - 30%[2]。智能網聯汽車將對交通安全、擁堵及駕駛行為產生巨大影響,并將引發現有交通系統的巨大變革[3]。同時,隨著汽車市場的持續低迷,作為汽車的終極形態,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工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和突破口.并已成為世界各國爭相搶占的發展戰略制高點。本文從政策規范、測試應用、產業生態及發展面臨的問題等層面,對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對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提出若干建議。
2 國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形勢
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法規層面,美國交通運輸部2016年9月發布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指南《聯邦自動駕駛車輛政策》[4],持續推進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監管與測試,2018年10月發布《為未來交通做準備:自動駕駛汽車3.O》,加強自動駕駛汽車與整個交通出行體系的安全融合。歐盟2018年5月發布的《歐洲未來出行戰略》,明確了自動駕駛及智慧出行發展戰略規劃,日本2019年修訂《道路運輸車輛法》,明確了對自動駕駛車輛進行信息監管的權力,確立了車輛電氣化委托檢驗制度。測試示范與應用層面,目前美國加州是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應用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地區,當地開放的政策使全球大部分的自動駕駛公司選擇在此進行開放道路測試。截至2018年12月,共有62家企業獲準在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德日等國家也出臺規范允許企業,在開放道路,甚至高速公路上開展大規模測試。同時隨著自動駕駛測試不斷突破,其應用場景日益拓寬,應用服務呈現多樣化。美國Waymo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推出了首個商業自動乘車服務Waymo One;日本出租車巨頭“日之丸交通”及初創企業ZMP將在東京都中心區公共道路開展世界首例自動駕駛出租車載客運營。產業生態層面,國外車企發展速度相對領先,奔馳、寶馬、沃爾沃、豐田等國外主要傳統汽車企業已普遍實現L2級智能網聯汽車量產,大部分車企都計劃在2019年左右開始向市場投放L3級量產車,并將在2021年左右實現L4級自動駕駛。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鏈已初步形成,各國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上相互持股與并購的情況日益普遍,跨行業深度融合發展成為趨勢。
3 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形勢
根據[5]總結梳理的2019年自動駕駛成熟指數排名報告,我國在政策法規、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及消費者接受度等四個層面的發展水平與歐美日韓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歐美等國家由于具備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及科技公司等眾多行業巨頭,科研技術優勢突出,主要發展技術路徑為單車智能,政府方面由于體制障礙,未能實現大規模網聯設施部署,車聯網發展進程緩慢。我國擁有體制機制優勢,政府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促進及監督角色。同時基于我國通信產業的發展優勢,我國智能網聯汽車主要發展思路為依托規模部署網聯化基礎設施,以網聯化技術彌補單車智能方面的劣勢,以智能化和網聯化融合的發展路徑,推動產業整體快速發展,智能網聯融合的發展路徑為我國在車聯網方向上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
3.1 政策規范發展情況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發展定位從原來以車聯網概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向智能制造、智能網聯等智能化集成行業轉移[6]。頂層設計上, 《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及《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指導性規劃文件密集出臺。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各部委,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對于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戰略部署之外,同樣在各自所負責的產業規劃、產品準入、安全監管、場景應用等領域積極主動作為。
3.2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情況
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是迎接新機遇和新挑戰的重點努力方向[7]。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原有的產業標準體系已經開始阻礙產業發展進程,新的標準體系有待建立。2018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旨在從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信息通信標準體系、智能交通相關標準體系、車輛智能管理標準體系及電子產品與服務標準體系五方面構建完整的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同年8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多家行業組織共同編制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規程(試行)》,為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規程提供可量化的標準。
3.3開放道路測試開展情況
當前我國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正處于發展試行階段。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及交通部出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確定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管理的基本框架,在國家層面準許地方開展自動駕駛道路測試。隨后地方政府開始大力推進,北京、上海、保定、重慶、深圳、長沙、長春、平潭、天津等多座城市先后出臺了地方道路測試管理規定,對測試主體、測試車輛、測試員、許可方式以及測試區域等內容作出具體要求與規定。截至2019年8月,共有13個城市發放了自動駕駛路測牌照179張。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順義區、海淀區及房山區累計開放了44條開放測試道路[8],上海劃定了全球首個全面支持多種通信模式V2X測試的智能道路,福建平潭島中西部的麒麟大道西段成為一期測試場地,禮嘉環線成為重慶首個自動駕駛開放路段,無錫成為全球首個建立城市級車路協同系統的地區。
3.4 示范應用推廣情況
隨著工信部構建的“基于寬帶移動互聯網的智能汽車與智慧交通應用示范”項目的推動,中國積極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的建設,已經構建形成了包括北京 河北、上海、浙江、吉林(長春)、湖北(武漢)、江蘇(無錫)、重慶、廣東、湖南(長沙)等多家工信部授權的車聯網示范區。研發包括車路協同、先進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交通大數據等新技術與新產品。同時開展實驗驗證、測試評估、封閉測試、應用示范等多方面功能性營運項目,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快速發展創造示范性條件。目前,上海、重慶、北京等城市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及封閉測試場地已完成建設并投入使用。與此同時,長沙、天津、常州、廈門等地也在結合產業發展狀況,依托地區優勢、特色資源,積極探索自動駕駛汽車的測試與示范。
4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阻礙亟待解決
4.1 智能網聯汽車標準不完善,法規體系有待建立
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尚處于建設初期,標準體系與核心產品標準并不健全,標準制定權分散在汽車、交通、通信等多個不同部門,現有標準部分是團標或行標,難以滿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尚未針對自動駕駛汽車做出調整,《道路安全法》、《公路法》、《保險法》等均為涉及自動駕駛方面的內容,《網絡安全法》、《測繪法》、《標準化法》以及汽車強制性標準等均存在不適用于自動駕駛技術產業化的規定。
4.2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不完整,核心技術積累不足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涉及汽車工業、電子通信、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多行業、多領域的跨界融合。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將依托各關鍵領域的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游關鍵領域:車載芯片、操作系統、計算平臺等核心環節缺失,行業發展受制于國外一級供應商,存在技術壁壘。高性能傳感器、線控底盤、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核心技術積累不足,研發投入比例偏低。產業鏈中游:乘用車整車企業相繼發布具備高級輔助駕駛車型,但自主集成能力弱,輔助駕駛配置多來源于國外供應商。商用車領域交通部標準強制安裝輔助駕駛配置,將拉動ADAS及車載終端的市場滲透率,但輔助駕駛配置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
4.3智能路網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短期內難以盈利
智能網聯汽車需要人、車、路、云、網、圖互聯交互協同發展,道路基礎設施是網聯化的重要基礎,需要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網絡、無線通信網絡、高精度位置服務網絡以及路側智能傳感設施等。道路基礎設施的智能化改造需要跨部門協調與跨產業協同,但建設投資大、周期長,投資主體不明確,沒有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所以建設的進度緩慢。
4.4智能網聯汽車商業模式不清晰,產業生態不健全
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最終形態尚未明確,現有產品大部分處于研發測試階段。零部件成本、改裝成本等推升了單車成本,所以受成本限制,自動駕駛商業運營落地難度大。現階段自動駕駛接駁、物流等試運營車輛仍需保留安全員,在運營成本上相比傳統模式并無優勢;受法規、技術等限制,自動駕駛運營車輛僅能在小范圍限定場景內運營,影響商業盈利能力。
5 結論
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工業必然發展方向,將對未來出行方式、交通形態及整個社會產業變革性的影響。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水平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仍然存在差距,國內智能網聯汽車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層面,再到企業層面,均積極布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仍然存在著標準法規不完善、產業生態不完整、商業模式不清晰等問題。我國依托自身在通信產業、互聯網產業方面的后發優勢,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仍具備競爭力。后續需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加大政策法規突破力度;快速構建國家標準體系,并鼓勵地方開展地方及團體標準研究制定;差異化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示范應用,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探索商業化運營;鼓勵優勢區域發揮區位優勢,打造區域產業生態,帶動行業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克強,戴一凡,李升波智能網聯汽車(ICV)技術的發展現狀及趨勢[J]汽車安全與節能學報,2017(1).
[2]盧山.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地圖[J].智能網聯汽車,2019 (1):91-92.
[3]Fagnant D J,Kockelman K.Preparing a nationfor autonomous vehicles: opportunities,barrier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Policy andPractice, 2015, 77: 167-181.
[4]The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Administration( NHTSA) .The FederalAutomated Vehicle Policy[R].WashingtonDC: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16
[5]KPMG International.2019-autonomous-vehicles-readiness-index[R], 2019: 12.
[6]遠山之石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綜述及淺析[J]上海汽車(7期):1-2.
[7]王兆,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王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研究[J]汽車電器.2016: 3-5.
[8]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報告( 2018) [R].20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