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文本即生活的記錄,教學即生活的闡釋,閱讀即生活的體驗,作文即生活的再現。因此,語文教學和生活應是緊密聯系的,離開生活的教學,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所以,廣大教師應積極探究如何使語文教學生活化,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3-006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049
一、與生活相聯系,成就精彩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學體系,從而使教學活動更加生動,學生認知更加輕松。
(一)教學方式多樣化
1.在游戲中體驗語文。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喜愛游戲。好玩的游戲不僅能滿足學生愛玩的天性,還能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到知識,提高技能和技巧。通過游戲鞏固已學知識,寓教學于“游戲”之中,學生喜聞樂見,興趣很高。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可把教學、生活、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新知,在游戲中記住新知。這樣,整節課學生都會興趣盎然,輕松愉快。
2.在情境中想象生活。語文教學應關注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根據文本的描述進行想象,將抽象文字具體化,也更利于文本的理解。對此,教師應進行情境的創設,以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打破時空界限,感知和體驗生活,掌握相關知識。
(二)走進生活,豐富教學內容
1.立足教材,走進生活。語文教材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的教學也應在立足教材的同時,走進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把生活中體驗帶到課堂中理解文本內容,再把教材內容在生活中實踐。這整個過程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使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達到了同步。這樣,教師的教才會變得輕松愉快,而不是反復機械的訓練,扼殺學生的思維發展。如在教學《田家四季歌》時,學生對四季的劃分還不是很明確,有些學生甚至連秋季成熟什么都不知道。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田野、果園、谷地。當學生走進谷地時,發現金黃的稻子沉甸甸地低垂著頭。這時,學生用課文中的語言描述著他們看到的谷穗,一個個驚喜地感受到文本就是對生活真實事物的描述。
2.立足課堂放眼生活。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現在,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他們從課堂帶入到生活中。這樣,學生理解文本才會輕松深刻,課堂才會暢所欲言,精彩紛呈。此時,學生不僅會說還會寫,真正能夠做到我口表我心,我手寫我口。
(三)學科整合達到生活化
語文學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外還有人文性,擔負著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任務。品德與生活學科是以學生的生活體驗為基礎,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對生活的熱愛與探索,教會學生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因此,這兩個學科既有獨立性又相互交融,在教學中可以進行整合。如《稱贊》這一課就是引導學生看到他人優點,學會贊美,樹立自信心。這就能和品德與生活中《夸夸我自己》一課進行整合。這既避免了由于內容的重復造成的浪費,又打破了學科壁壘。而且,這兩門課程在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上也能相互借鑒,既拓展了學生視野,又提升了情感態度目標的達成。
二、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
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趨勢已經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養教育。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從雙基能力走向三維目標到目前的素養教育。由此可見,核心素養是最關鍵、最重要、不可缺的素養。那么,如果使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呢?
(一)思維品質素養的提升
在核心素養的落實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握的重中之重,那就是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我們應在語文教學中,引領學生走近文本,使學生積極學習其中的優秀品德,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交流合作素養的提升
培養學生的合作素養,應該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技能入手,培養學生想合作、會合作、善合作的能力,從而生成一定的合作素養,為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如可在教學《猴子撈月亮》一課時進行分角色讀;教學《明天要遠足》一課時進行分小組交流。雖然這樣的合作形式相對簡單,合作時間相對較短,但是,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這已經很重要了,這是他們與他人合作與交流的開端。
素質教育引領我們努力掙脫應試教育的羈絆,開始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使之成為不僅會讀書而且會生活、具有適應能力的社會成員;而核心素養的提出,意味著我們素質教育出的學生,完全有能力適應社會,把握自己的未來,打造自己更好的前景。從而讓我們的民族更有希望。
參考文獻:
[1]王朝暉.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J].大觀周刊,2013(11).
[2]董旭午.生活化語文教學課內提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 張翼翔]
作者簡介: 王秋梅(1977.10— ),女,漢族,河北文安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課題項目: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研究“十二五”立項課題《小學語文課堂生活化的研究》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課題編號:1304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