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芬 吳丹
【摘要】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動力來源與重要優勢。當前,我們要加強傳統文化的系統教育,開展豐富生動的傳統文化學習實踐,探尋弘揚傳統文化的新載體,從而彰顯傳統文化底蘊,增強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 傳統文化 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燦爛的一頁,不僅未曾中斷,更孕育出了先進的文化和不朽的文明,為世界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要彰顯出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底蘊,發揮出傳統文化的資源優勢與精神優勢。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借助新技術和新載體,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蘊,從而提升文化氣度、增強文化自信。
中華民族崇尚文化創新、追求文化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開放、融合、包容等特質。回顧歷史,世界文化在各個歷史階段都曾不同程度地與中華文明相融,但中華文明不僅沒有在這一過程中趨于弱化,更在吸收和借鑒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特色也更加鮮明。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中華民族強大的文化自覺與自信。如今,增強文化自信的一系列實踐使優秀傳統文化的底蘊被再次深入挖掘,如何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發揮出傳統文化在增強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的優勢,成為了時代命題,引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如何發展的深層次思考。
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文化自信具有資源優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內涵豐富,以儒家思想為核心,更進一步結合了“釋”“道”文化,涵蓋了育人、治國、重德、生態等重要內容,形成了包含哲學、藝術、制造、科學等多種元素在內的龐大文化體系。因此,這種來源于千百年來中華兒女的自覺傳承、來源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的文化資源優勢,為文化自信注入了動力、增強了底氣,是我們在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王牌”。
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文化自信具有精神優勢。一國之氣在精神,中國精神來源于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主張。傳統文化道盡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建立了人與社會、人與國家、人與世界的合理聯系,包含豐富的人本精神、道德精神、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比如,“立德,立功,立言”,是對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指導;“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對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以和為貴”“世界大同”則展現了和諧共存之美和高遠的發展視野……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中國精神一脈相承、相互映照。
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文化自信具有實踐優勢。在五千年漫長的時代更迭中,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指導著中華兒女辛勤勞動、努力創造,在實踐中探索文明與發展的道路。“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這些如雷貫耳的醒世箴言,激勵著人們改造世界,形成了眾人認同的社會道德倫理規范,促使中華兒女興國安邦、建設家園,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意蘊悠長,講好傳統文化需建立系統性、全面性、常態性的教育機制。一是要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將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到學校的必修課之中,注重幼、小、中及大學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培養的階段性銜接,通過系統教育增強大眾文化自信。同時要大力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教育功能,增強終身教育意識,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結合。二是要培育復合型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研究人才,在師范類高校中重點加強對人才的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對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考察,引導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課業知識充分結合起來,實現全方位育人。三是要大力發展社會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鼓勵權威傳統文化研究單位、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等發揮作用,開辦服務大眾的優秀傳統文化“精講班”。其中,需重點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人員的能力和資格考察,確保優秀傳統文化被正確解讀。四是要加快教材設計,結合新時代大眾的認知習慣與國民文化素質水平,推出一批文化底蘊深厚、設計精良、方向正確、趣味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精品傳統文化教材,使優秀傳統文化更深地融入國民教育的全過程,增強大眾文化自信。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導向,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號召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弘揚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中來,大力培育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將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絕學,分享給社會、傳承至后代。在傳播傳統文化知識時,要盡量使復雜的思想精煉化,讓晦澀的文字簡單化。進一步加強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普查,加強對文化資源的保護。使傳統舞蹈、戲劇、體育項目等融入大眾文化娛樂和全民健身運動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人人尊崇傳統、傳播中華文化的生動局面。
在網絡時代,增強文化自信有著更加便利的條件,多元化的互動新媒體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了浩瀚無垠的巨大場域,提高了傳統文化創新與發展的效率。當前,增強文化自信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新媒體加以合理表達,實現傳統文化與網絡文化的融合,加快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提升網絡文化的內涵和底蘊,使優秀傳統文化以更加豐富的載體實現多維度、立體化的展現。首先,要將傳統文化與新媒體社交文化結合起來,在微博、微信等大眾互動平臺加強傳統文化信息傳播。保持圍繞傳統文化展開的話題的熱度,不斷向公眾拋出意蘊深遠、精神高尚、內涵豐富的傳統文化專題內容。其次,可將傳統文化與網絡游戲結合起來,推出一批以古風古韻為風格特色的故事型游戲項目,使人們在放松身心的過程中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再次,還可將傳統文化與網絡節目結合起來,豐富創作元素,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道德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增強文化自信,要依靠道德實踐使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當代人的優秀品質,推動傳統道德文化與行為文化實現有機統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道德實踐。第一,要加快傳播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將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情感內化到大眾的內心深處,引導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樹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理念,促使人們無論是在網絡虛擬環境還是在現實環境中,都能夠恪守道德規范,自覺做新時代的道德人與文明人。第二,要大力建設誠信工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信接人,天下信之”的誠信觀,引導人們正當追求利益、創造價值,珍惜名譽、以信立身。第三,要弘揚道德家風,不斷推出家風文化類節目,使《一封家書》等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節目成為“泛娛樂化”業態下的一股清流,增強大眾注重家風、塑造家風的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從家庭道德建設著力,全面提升家庭文化自信,從而激活大眾文化自覺,增強大眾踐行傳統文化精神的熱情,形成傳承優秀文化的時代新風。
(作者分別為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話語能力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8YJA710048)和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通識教育相融合的實踐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3520951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①靳翠梅:《主流媒體在文化自信傳播中的路徑探索》,《學習論壇》,2019年第2期。
②秦博、王虹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度融合》,《紅旗文稿》,2018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