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香菊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吃力,為了喚起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在講解新知識時,注重運用趣味性教學法,并落實故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以及播放生動的教學課件,通過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和全新的教學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必然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42-02
前言
過去,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主要原因在于教學中教師長期灌輸知識點,這種教學方法比較死板、單一,久而久之,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不感興趣,很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導致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經常走神。此外,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很容易產生厭煩感,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并且,學生在學習中難以快速理解知識,總是死記硬背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教學內容,以下文章提出運用趣味性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1.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意義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為了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教師應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運用趣味性教學法,在進行教學工作時,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游戲,不僅優化教學模式,還提高數學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游戲中學習數學知識,學生的積極性被動調動起來,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積極進行游戲,學生逐漸感受到學習數學帶來的快樂,更加主動學習知識。可見,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游戲比較感興趣,將游戲與教材內容結合起來,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思考、分析知識,必然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將教材內容編成小故事,以講解故事的方式滲透數學知識,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認真聽課,主動學習故事中知識點,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深入理解后,快速掌握課本內容,學生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2.小學數學趣味性教學方法探析
2.1運用故事教學法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應認識到傳統的教學法很難構建高效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高度重視運用趣味性教學法,在講解教材內容時,落實故事教學法,通過講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促使學生認真聽講,進而積極分析和思考故事中的知識點,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2.2運用游戲教學法
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比較喜歡玩游戲的特點,進而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教學中積極運用游戲教學法,從而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小游戲,以游戲的方式滲透知識,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到游戲活動中,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明顯提高。
例如:學習“數一數”時,教師先講解新知識,而后,將學生分為5人一組,引導各組學生進行“拍6”游戲,規則為學生從1到100報數,當有人說出6或者6的倍數時,不許報數,要拍下手,下一個快速反應繼續報數,以此類推,如果有人報錯或者忘記拍手,即為輸,學生明確規則后,從1開始報數,緊跟著節奏,注意力時刻保持集中的狀態,思維更活躍,更加勤于思考,說明學生對游戲中的數學知非常感興趣,學生主動數數,逐漸認識不同的數字,促使學生學會數數以及認識數字,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效率[1]。
2.3播放教學課件
現如今,多媒體技術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代替了傳統的教學法,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隨時獲取教學資源,用電腦制作成教學課件,在講解知識時,借助投影儀播放視頻、課件、幻燈片,將聲音、文字、圖片融為一體,展現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立體的課件,使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感興趣,學生主動看課件,認真學習課件中的知識點,學習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例如:學習《認識物體和圖形》時,教師靈活運用多媒體設備,隨時播放微視頻、課件,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作用,有利于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并將抽象的課程內容,立體地呈現出來,以便于學生快速認識各種物體和圖形,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和認知能力。
3.總結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應將趣味性教學法貫穿于教學環節中,從而運用游戲教學法,增強數學課程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熱情高漲,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游戲中思考、分析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運用故事教學法,并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直觀的課件,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投入到教學中,認真學習,逐漸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巖.趣味性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9):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