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習能力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核心素養自然也就成了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小學是學生性格、人格養成的基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找尋方法培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比較關鍵。文章基于教學實際經驗,先論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養成的限制因素,接著從兩個角度探討核心素養養成的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教育指引了新的方向,學生有了知識基礎,加以核心素養的輔助,才能在社會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核心素養與個人發展有著重要關系,個人成長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語文素養。當前,教育部門從國家到地方,一直提倡核心素養,旨在要求教師在教學課堂上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在未來生活中有更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性格,讓能力與情感匹配,這才是教育回歸于人的本質。文章基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例,提出一些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養成的方法。
一、
小學課堂語文核心素養養成的限制因素
關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現實中存在一些難以實施的阻力,這些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具體如下兩點:
(一) 應試教育影響
應試教育問題對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影響較大,但其影響不在應試教育本身,而是在學校、教師、家長對其理解的問題之上,“學生分數高能上好學校,能改變一生,知識改變命運”這些話語已經嚴重腐蝕了家長的內心。筆者在教學中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家長不會發現大方向上孩子最近有禮貌、會尊重他人等良好道德習慣,但是孩子這次考試的成績比上次考試少了一分都很快能發覺到。學校對某個教師能力的評價不是某個教師班級學生有更多優秀的品質,而大多是哪個教師班級的成績好。因此教師在這樣多重的壓力下,明知核心素養培養比較關鍵,但是重心卻不得不落在知識的傳授上。
(二) 核心素養培養模式化
語文核心素養中包含的內容有很多,如合作精神、熱愛自然等,一些教師為了培養學生這些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小組合作機會,在教學到風景時,給學生看一些簡單的圖片,以言語來讓學生感受,這些教師原本的想法,筆者很贊同,這些教師是真正想讓學生養成核心素養,但小組合作沒有真的合作,只是分成了小組,這種情況遠遠沒有達到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可以說很多現實因素,影響了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
二、
聚焦課堂基礎上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方法
文章結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例,探討培養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法。
(一)
開闊學習視野,提升學習內涵
語文教師要注意開闊自己的眼界和視野,更好地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自己對人和物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地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與內涵。遇到學生課堂生成問題,教師需要積極開拓學習,從而提升學習內涵。
例如,在教學《麻雀》時,有學生忽然提出一個問題:“老師,如果你是老麻雀,你會怎么辦?”針對這個課堂生成性問題,教師隨即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自己理解角度去思考,從而提升學習內涵。為此,經過一番思考: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弱小,不敢和獵狗斗;有的學生認為老麻雀下去會死,不能去救;有的學生認為老麻雀肯定救不了小麻雀,不如回去再孵一窩;有的學生認為不去嘗試肯定輸,試試說不定還能成功;有的學生認為老麻雀即使不是獵狗的對手,但母愛的力量會讓它不顧一切地去救自己的孩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相互學習思考的方向,自然將這個問題給擴大化,從而提升學習內涵。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學習的內容,還可以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層面,幫助學生養成多方面思考的習慣。
(二) 挖掘教材內容,深度理解文本
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實現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課本中的語言,讓學生理解文本語言,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征之一。例如,筆者在執教《橋》這一課時,出示結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這,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兒子?!蔽恼碌酱岁┤欢?,卻又似乎意猶未盡。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留下的藝術空白,令人回味無窮。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筆者決定還原文本的潛場景,即引導學生想象老太太失去丈夫和兒子以后的生活。課堂中音樂緩緩響起,為了表現老漢無私奉獻,選擇歌曲《為了誰》。在音樂如水一樣流淌時,教師引導學生想象:“老太太在風燭殘年失去了最親最愛的人。想從前,一家人在一起圍著桌子吃飯,其樂融融,而如今……”音樂的渲染和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很快把學生帶進文本,他們設身處地地想象老太太凄涼的晚年生活?!叭缃瘢粋€人對著一桌子的菜,怎么也難下咽?!薄叭缃?,望著冷冰冰的灶臺,淚水漣漣。”“如今,只能在夢里依稀再見丈夫兒子的音容笑貌?!惫P者繼續引導:“憶從前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而如今……”孩子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說:“如今只能孤孤單單一個人,滿腹心事無人說。”“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薄⒆觽兟曇暨煅柿?,一邊流淚,一邊說:“只能對著親人的遺像默默地流淚?!薄皩χ鴿M桌子的菜沒辦法下咽?!薄爸荒苡靡槐萍赖煸诹硪粋€世界的親人?!闭f到這,四下一片寂靜,淚水靜靜地在孩子們稚嫩的臉上流淌,在那一刻,他們仿佛就是文本中孤苦無依的老太太,感受著失去親人的莫大痛苦。孩子在教師構建的情景中,通過想象老太太晚年凄涼的生活,再一次領悟到老漢的偉大。他為了大家而舍棄小家幸福,成就了別人而犧牲了自己。老漢不朽的精神深深震撼著學生,同時讓孩子們的情感受到熏陶。
綜上所述,孩子從小是一張白紙,這張紙上面是黑白是彩色,是由家長、教師來繪制的。小學教師身上肩負的責任很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注重方法,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狀態為前提來尋找方法,將核心素養循序漸進的滲透,讓學生在這樣的熏陶中,各方面素質同時提升,促其健全人格、良好性格的養成,使其在自己未來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最終有飛躍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銳.聚焦核心素養,構建“水滴課程”[J].新教育,2016(11).
[2]何叢梅.創新優化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課外語文,2017(28).
[3]狄成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日常課堂教學設計[J].華夏教師,2017(23).
作者簡介:
王佳妮,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江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