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珍
【摘 要】目的:研究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中抽取6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臥床、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對護理操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膽瘺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三方面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為其進行預見性護理,對患者預后產生促進作用,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肝膽管結石;膽管癌;臨床效果
Abstract purpos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dic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complicat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Method: Sixty-two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and cholangiocarcino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enroll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re-existing care. The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cholesta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aspects were significant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in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obiliary calculi complicated with cholangiocarcinoma, predictive care for them can promot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Predictive nursing; hepatolithiasis; cholangiocarcinoma; 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4-03-048-01
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在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是手術。對于膽結石患者而言,其病史較長,其中有多數患者均存在膽管炎反復發作現象,比較容易出現較為嚴重的黃疸、肝功能受損、焦慮、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多數患者對于疾病了解程度不夠,對相關知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會出現嚴重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因此,對患者進行合理護理,能夠極大改善預后。本研究為分析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收治的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中抽取62例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入院時間在2017年10月-2018年 10月,對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均為3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患者年齡在42-6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3±3.02)歲,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3例。平均體質指數為(23.2±3.01)kg/。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果顯示,患者年齡、性別和體質指數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術前禁食、術后進行輸液治療。同時對患者飲食進行指導。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主要方式如下所示:
1.2.1 術前預見性護理:患者因為病情的困擾,對疾病治療缺乏信心,對手術容易出現緊張和恐慌情緒,護理人員要和患者進行深入溝通,詳細介紹該疾病的特點,告知患者該疾病的起因、肝膽結石和膽管癌來給你最后你疾病的聯系和治療具體方式等,告知患者治療成功率,并且為患者介紹近期治療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內心憂慮,和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工作的依從性[1]。與此同時,肝膽結石患者多數情況下會出現皮膚瘙癢現象,患者時長不自覺抓撓,容易將皮膚抓破,引發感染等。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定期修剪指甲,注意患者個人衛生,適當制止患者抓撓,減少皮膚損傷。可以使用溫水為患者擦拭身體,不能使用肥皂等堿性物質刺激患者皮膚,可以適當在水中加少量止癢藥物,為患者止癢。
1.2.2 術中預見性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觀察患者情緒,叮囑患者身心放松、配合輸液和麻醉。對患者動脈壓和中心靜脈壓、心電圖等變化情況進行嚴密觀察。
1.2.3 術后預見性護理:術后對患者體溫、呼吸、脈搏等體征變化和引流液情況進行密切觀測,對不良反應進行預防,如果患者出現異常,則及時對癥處理。為患者實施相應的營養支持,告知患者多食用高蛋白和高營養物質,促使患者機體營養狀態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快術后康復速度[2]。術后對患者引流管暢通情況進行觀察和精心護理,避免導管出現扭曲或者折疊情況,若患者出現腹脹和食欲減退現象,多數情況下為引流管梗阻,因此需要及時處理。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和護理人員操作滿意度進行對比。同時對比兩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狀態、情感職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并且記錄兩組患者 膽瘺、腹脹、褥瘡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利用 SPSS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采用t檢驗,計量指標用均數± 標準差(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情況對比
對比兩組患者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和操作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臥床時間、住院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同時對護理工作的操作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后,對比兩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狀態、情感職能等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膽瘺、腹脹、褥瘡 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發生率為6.45%,對照組發生率為19.35%,兩組患者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3 討論
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對該疾病多數采用手術方式治療。但是患者疾病持續較長時間,多數患者肝功能受損嚴重,加上患者臨床治療需要較長周期,則導致患者內心出現焦慮和惶恐等不良情緒,而這些不良情緒的影響,會導致患者預后受到影響[4]。
預見性護理主要是在患者手術之前,對患者疾病特點作出綜合分析,對患者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估,然后為患者提供預見性專項護理,從而減少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顯示: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預見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預后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因此,預見性護理對于肝膽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臨床效果顯著,值得廣泛應用和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春雨,孫丹,尹大龍.預見性護理對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手術患者圍術期負性情緒及術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07):154-157.
[2]王瑋.預見性護理模式應用在肝膽管結石手術患者護理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校醫,2017,31(07):501+504.
[3]王麗娟,盧谷萍,王小園.預見性護理在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術后康復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4):3797-3798.
[4]王秀云,耿立軒,馬金生.肝膽管結石合并膽管癌患者30例的預見性護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14):2839+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