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
【摘 要】本文論述交通院校高職畢業生頂崗實習管理體系構建,針對目前交通院校高職學生頂崗實習中師資缺位、實習評價內容缺失、學生缺少準備、部分民營企業單位對實習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等問題,提出轉變學生觀念、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的制度設計、規范頂崗實習教學文件約束學生實習行為、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配齊配強實習指導教師等對策,完善交通院校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體系。
【關鍵詞】交通院校? 高職畢業生? 頂崗實習? 管理體系? 構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2C-0174-02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主要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式,采取兩年在校集中學習、一年在校外參加生產鍛煉的“2+1”教學模式。學生在學校兩年的時間內,從入學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再到企業參加實習上崗,經歷了從學校走入企業、從大學生變成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交通院校的高職學生參加實習的企業一般為交通運輸行業的基層服務或執法單位,其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新浪網、智聯招聘網等門戶網站曾對3000多名實習學生進行調查,發現約5l%的學生對實習效果不大滿意,用人單位也反映畢業生思想素質、技能與崗位的要求不太相符。
一、目前交通院校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缺位。隨著交通運輸行業的蓬勃發展,交通類高職學校由于辦學規模不斷加大,存在教師規模跟不上學校發展需要的狀況,往往校內承擔教學任務的專職教師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系部很難為學生的頂崗實習派出全程跟班管理的專職實習指導教師。由于任課老師首要任務是完成當學期正常的教學工作量,才能利用業余時間指導學生的實習,教學工作繁重的教師,不可能全程專職到交通運輸行業企業指導與管理頂崗實習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難免會影響頂崗實習的質量。交通運輸行業企業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路橋和建筑系的學生頂崗實習的單位大多數不在市區,甚至還有不少工作崗位在偏遠和交通不便的山區,實習指導教師難以長時間或者專程跟隨,實習指導效果并不高。同時,實習期間學生管理工作也不容易,有的實習企業接收的實習生多,有的實習單位也許只有一個實習生,學校不可能全都配備有指導管理教師,因而對學生疏于管理。即使派出實習巡查的教師,僅僅可以做到平時考勤學生的出勤、紀律等方面的問題。而企業的指導教師往往是兼職,由于本職工作繁忙,很多時候難以兼顧指導學生。
(二)實習評價內容缺失。高職院校為了組織好學生實習工作,保證學生安全順利進入生產一線,會制定出詳細的實習工作方案。由于學生不在校,分布在各個工作地點,管理難度大,導致學校事先設計和制定的各項制度難以有效落實。如果對學生在實習崗位當中的工作表現缺乏全面的了解,企業處于內部管理制度的保密性要求,會出現難以真實、準確評價學生實習的成效,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也會受到影響。一方面因實習評價機制沒有建立健全,導致出現實習階段工作要求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另一方面也會給實習生產生不重視頂崗實習的心理。如果沒有明確實習要求,到了實習結束,成績考核只采用工作總結、單位鑒定或答辯代替評價,缺乏有效的過程監控考核,缺少校外指導人員的有效參與,對提高學生的技能訓練和職業素養養成方面缺乏必要的反饋。
(三)學生缺少準備。學生從就讀交通院校接觸職業教育到前往交通行業企業實踐,只有兩年在校時間,有的學生專業知識掌握不夠好,職業發展定位不明晰,就業方向迷茫,認為參加頂崗實習是為了獲得學分畢業。交通運輸行業一線崗位的工作比較辛苦,時間長、強度大、難度大,一旦出現實習待遇與學生的期望值存在較大差距的情況,往往出現跳槽換單位的現象,甚至出現違規違紀現象,既影響學校正常的實習安排,也影響校企合作關系和學校聲譽。這增加了實習的學生群體不穩定因素,也給校企協同管理頂崗實習工作帶來困難。
(四)部分民營企業單位對接收高職院校實習生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高職教育近幾年辦學規模逐漸增大,每年安排實習的人數相應增多。學生在接受實習單位招聘的時候,往往都會考慮該實習崗位能否拿到好的工資待遇、實習地點是否遠離市區、生活及交通是否便利性等。而交通行業企業當中,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相對規范,但是接受實習生的規模不能滿足學校的需求。民營企業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但管理相對比較差,企業的人員對實習生的管理參與度不夠、積極性不高,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指導流于形式,也有不少的民營企業對學生進行粗放型管理。
二、完善交通院校高職學生實習管理的路徑
為了做好交通院校高職學生的實習工作,為畢業生頂崗實習與就業尋找出路,對分散在不同單位和崗位的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是頂崗實習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轉變學生觀念是做好實習工作的基礎。思想認識到位與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學生要走上社會、適應社會,首先就要在思想觀念上做好準備,提高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自覺性。了解社會和交通運輸行業對高職學生的要求,特別是了解交通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學校在學生實習開始之前應開展系列實習動員、引導工作,強調要端正態度認真對待頂崗實習,明確實習目的和實習要求,并能結合性地開展頂崗實習。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能將實習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和技能、職業態度和素養與個人職業規劃、職業生涯目標結合起來,樹立愛崗敬業和拼搏奉獻精神,消除消極工作和拈輕怕重的思想。
(二)進一步完善頂崗實習的制度設計。必須加強校企雙方聯動合作,建立有效的長期溝通機制,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
1.加強校企雙方聯動合作。為了確保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能通過跟師傅學藝切實掌握實踐技能,教師在正常完成教學的前提下,應加強實習巡查、監控、指導。一方面,要繼續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協調努力加強畢業生的頂崗實習管理模式,教師保持與學生的密切聯系,學生定期提交實習日記給老師批改,指導學生調查研究后完成實習報告。另一方面,要改變以往傳統的實習管理模式,對部分專業的學生采取先集中后分散實習的方式,探索頂崗實習考評體系,以企業考核評分為主,注重現場管理,形成學校與企業共同管理的雙效模式。
2.建立有效的長期溝通機制,強化實習四方聯動管理機制。構建“實習生—生產單位—高職院?!獙W生家長”的溝通機制,采取定期的手機短信、微信和QQ聯系制度,實現信息互通,實現常態和長效、定期與實時的溝通機制。通過溝通機制,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實時工作信息,學校第一時間掌握學生思想動態,企業可以反饋實習生的工作成效,這樣開展針對性的信息融通與溝通。涉及學生工作紀律問題,學校要及時和企業協商解決;涉及學生思想動態問題,實習導師負責做好行為養成教育和思想引領,校企雙方一起解決學生生活、思想上的問題。最終,通過這些網格化的交流機制,形成對實習生的有效管理。
3.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統籌考慮企業需求,形成激勵機制確保頂崗實習的順利實行。要想將學生的實習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需要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制定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企業能夠積極參與和有效配合。例如交通院校發揮專業優勢和人才聚集優勢,提供菜單式服務,針對交通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培養企業急需人才,或者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優先接收企業子弟就讀;積極開展企業的新員工培訓和業務培訓,拓展校企合作關系;對企業中遇到的難題,學校組織科研人員提供技術服務,校企合作互惠互利,穩固校企合作關系。只有找到和實行有利于校企雙方業務開展的契合點,才能建成合作關系穩定、實習崗位充足的校外實訓基地,推動落實學生實習和就業。
4.完善企業生產實習的安全責任管理制度。交通行業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的特殊性,學生進入生產單位后,面臨各種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人身安全是第一要務,要把安全教育貫穿于在校學習的各個環節。實習之前的動員大會強調安全知識教育之后,要讓學生簽訂安全責任承諾書,再安排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實習安全無小事,安全承諾書有助于明確學校和實習生的安全責任劃分,讓學生對安全警鐘長鳴。安全生產同樣是企業的頭等重要工作,到了實習企業后,企業還要和實習生簽訂安全責任書,加強安全教育。
(三)規范頂崗實習教學文件,約束學生實習行為。高職學生實習管理是一項環環相扣的系統工程,不能掉以輕心,加強制度建設是規范工作開展的有效手段。高職院校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通過建章立制,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和約束學生參加定崗實習的行為: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制定實習實訓規范、教師實習巡查規范、學生實習管理細則等制度。制度文件可以分為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兩大類。一是將教學規范延伸到實習管理之中,包括《實習實踐課程標準》《實習生工作和思想動態管理辦法》等文件,對學生在頂崗實習的各個學習環節進行規范。二是實習生行為規范是對實習生紀律和行為規范進行標準化管理,包括人身財產安全、企業工作規定等參照企業準員工管理的內容。通過上述文件,明確學校與學生各自的權利和責任,梳理好頂崗實習中有關工作要求,完善學生的實習監督機制與信息閉環反饋機制,便于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形成有效的校企共育的管理體系。
(四)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配齊配強實習指導教師。實習生具有雙重身份,一是交通院校在校學生,二是企業準員工。學生在工作中除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外,還需要企業師傅和指導教師加以引導。為了加強實習的各方面教育,學校需要建立一支學生實習教師隊伍。為此,系部由頂崗實習學生所在的專業教研室,選派得力的實習指導教師;同時還要安排學生原有的學生輔導員、班主任擔任生活導師,畢竟原有輔導員熟悉實習生的基本情況,繼續負責進入企業后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盡快熟悉和融入企業的工作;同時,實習所在的企業也要選定師傅擔任企業指導教師,他們憑借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一同完成崗位職責和生產任務。上述三類實習指導教師隊伍的建立,將有助于實現學校與企業在實習管理的無縫對接。
總之,高職院校要結合目前畢業生在頂崗實習中出現的管理問題,結合各高職院校的實際特點,加強校企合作關系,加大經費和人力投入,利用現有的資源條件,與行業、企業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端正學生對頂崗實習工作的態度,培養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精神,使之勝任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工作任務。
【參考文獻】
[1]吳君,陳開考,談黎虹,等.高職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有效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2)
[2]周鵬鵬,蔣濤.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3)
[3]劉光明,李雷,牟順海.新形勢下高職頂崗實習管理創新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7)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課題“高職畢業生頂崗實習管理體系的探索與研究”
【作者簡介】田 曉(1979— ),女,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