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 孟佳娃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發現吉林省經濟增長促進了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調整。自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后,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教育支出也相應擴大,且這種作用機理表現為吉林省產業結構支撐著經濟的增長,而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需要與之相匹配的人力資本結構,而人力資本結構的需求決定了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規模、結構和比例的調整。
關鍵詞:吉林省 經濟增長 高等教育 層次結構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5-0019-02
伴隨著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逐漸呈現出較強烈的互動作用和制約關系。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緊緊依托于經濟的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所需人力資本,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發展也離不開經濟增長的支持。以往學者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曾得出經濟增長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高等教育發展的先決條件和物質基礎均是來自經濟增長,在影響高等教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經濟增長對其影響最大。而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與教育發展的關系來看,同樣也體現出經濟增長先于高等教育發展,即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調整具有引領和指引作用。吉林省自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后,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其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是否產生了相應的影響呢?針對該問題本文進行了深入剖析。
一、吉林省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直接作用
經濟增長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先決條件,經濟的增長能夠加速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發展高等教育都不過是紙上談兵。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育經費的劃分和教育需求,進而對高等教育規模與層次、學科結構的變化產生直接影響。只有當經濟總量的規模、速度擴大和提高時,高等教育的規模和需求才會隨之擴大。例如,發達國家對于教育的投入就非常重視,其教育水平也遠高于發展中國家。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教育投入明顯不足,但伴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迅猛增長,高等教育也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高等學校招生人數每年都在不斷上漲。對于吉林省,相較于改革開放初期,近年來經濟增長較為快速,尤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后,經濟得到了穩步的提高,其對教育的扶持力度也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從圖1可以發現,吉林省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自2003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后,文教科衛事業費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2010年以來,其上升幅度明顯加快。同時,吉林省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吉林省的高等學校的招生人數也呈現不斷上漲趨勢,自2004年至2015年,由117050人增加到194566人,增幅達到66.22%。因此,吉林省經濟的增長一定程度上對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
二、吉林省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間接作用
經濟增長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間接作用,通過產業結構的轉換與升級而制約或促進人力資本結構優化,再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產生制約或決定作用。
(1)經濟增長對產業結構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產品的需求與偏好也相應發生變化,逐漸從對低端、低質量產品的偏好轉向對中高端、中高質量產品的追求,且這種產品需求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進而加快了產業結構轉換的速度。吉林省自2003年吉林省實施振興老工業基地的計劃開始,產業結構就進行了調整,重點發展第二、三產業。據此,本文計算了吉林省1996—2016年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結果顯示,自1996年以來,吉林省第一產業就呈現下降趨勢,第二、三產業保持增長,尤其是在2010年,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吉林省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更是加速提高。
(2)產業結構對人力資本結構的影響。產業結構的轉換需要相應的人力資本相配套,為獲取到所需人力資本,政府也會相應進行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的投入。縱觀吉林省的產業結構調整及人力資本的變化,可看出伴隨著吉林省產業結構的變化,其人力資本結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調整。本文依據統計年鑒數據,得出吉林省1996—2016年三大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結果顯示,吉林省勞動力大多集中在第一產業,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動,第一產業雖然比重仍然很高但已經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二產業吸引勞動力的能力較弱,比重一直在20%左右;第三產業勞動力就業數量呈穩步上升趨勢,在2013(下轉第18頁)(上接第19頁)年時已經超越了第一產業的勞動力就業比重。結合前述吉林省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的結果來看,吉林省勞動力就業比重的變化與產業調整的變化趨勢相近,第一產業占GDP比重的下降,第一產業勞動力的比重也是逐年降低。同樣,第二、三產業的變化與第二、三產業勞動力就業比重的變化也有相似之處。
(3)人力資本結構對高等教育層次結構的影響。產業結構變動對人力資本結構旳要求又決定了高等教育的層次結構。高等教育包括專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個主要層次結構,不同的生產部門,不同的技術水平,對人力資本所需具備的文化素養也不相同。因此,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規模及類型都將受到人力資本結構的影響。從吉林省歷年高等學校的招生人數也可以發現,不同階段,專、本、碩博的招生人數存在區別,這也體現了當前吉林省社會人力資本對教育結構層次的影響。本文通過統計吉林省2004—2015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數發現,吉林省高等教育招生人數每年都發生波動。首先,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對于高學歷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碩士每年的招生人數都在大幅度上升,從2004年4760人上升到了2015年的16895人,短短十年間就翻了4倍,可見社會對高學歷的重視。而博士招生人數在2005年大幅度增長后,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說明人力資本結構中博士并沒有過度緊缺,一直保持著穩定。其次,關于本科的招生人數,本科的招生人數雖然在2011年和2012年下降了之外,基本上也是處于一個上升狀態,尤其是進入到經濟新常態,人們對知識經濟也更加重視,所以本科的招生人數預計還會有所上升。最后,關于專科的招生人數,結合本科的招生人數發現,專科與本科的招生人數有一定的聯系,一般來說,專科招生人數多,本科招生就會有所下降。例如,2012年,專科招生68491人,本科則只有98079人。到了2013年,專科人數便降到了52232人,同時本科招生上漲到117766人。另外,從專、本科每年的招生總人數來看,一直是處于增長模式,這也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后備力量,為科技進步和創新培養了大量的高級專門人才。由此可見,人力資本結構的變動會影響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較高層次人力資本水平對高等教育各層次的質量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又決定了該時期高等教育各層次的發展水平。
綜上所述,吉林省經濟增長是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調整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作用機理體現為產業結構調整支撐著吉林省經濟的增長,而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依賴于與之相匹配的人力資本結構,為獲取到所需的人力資本結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進行了適時的調整。
參考文獻:
[1]陳厚豐,呂敏.擴招以來我國經濟結構與高等教育結構的相關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傅征.高等教育結構與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4(2).
[3]韓夢潔.美國高等教育層次結構變遷及影響因素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1).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