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東琴
摘 要:化學實驗是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形成化學情感、構建化學知識體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想要更加高效地開展高中化學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則需要把核心素養滲透到高中化學實驗課中,力求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開啟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新篇章。結合高中化學教學的實踐,談談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實驗的有效性。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性;信息技術
實驗課是高中化學的重中之重,可利用其操作性強與探究性強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中化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精準性又要注重趣味性與邏輯性,以及化學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為高中生營造良好的化學學習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化學知識,實現核心素養所提出的教學要求,進行高中化學的有效教學。
一、有效把握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
化學的五大核心素養分別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大核心素養層層遞進,每一點都對學生和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師應在把握、領會的基礎上將其充分體現到實際教學中。
例如,在學習碳元素的單質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幾種不同的東西,如金剛石、石墨等,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外在形態,僅從外在形態來看這些東西并沒什么聯系,但是它們卻含有相同的元素——碳元素。然后,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從宏觀辨識到微觀探析金剛石、石墨的原子排列,找出它們晶體結構的不同并預測它們在特定條件下可能發生的相互轉化及其化學性質。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為學生滲透終身學習的意識,培養科學嚴謹的態度,樹立崇尚真理的理想追求,掌握認識化學與社會、人類、自然息息相關的思維方法。
二、努力挖掘化學教學資源,培養高中生的問題研究意識
教材是經過多方教育工作者精心編寫的一手教學材料,也是最佳教學資源。然而在化學實驗課堂中,很多學生早已習慣照搬課本內容,缺乏獨立思考和動手探索的能力,不愿去花時間思考實驗中的現象和反應原理,只是單純地為了實驗而實驗。一些教師習慣了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動態實驗過程,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用眼睛和筆記學習實驗過程,而不是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改提出的新的學習方式,特別對于化學這種探究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探究式教學模式需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對于課本中出現的活動探究部分,提倡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問題的過程中。
例如,在導入原電池新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設計實驗,創設問題情境。他們知道鐵比銅要活潑,將鐵片和銅片同時放入稀硫酸溶液中,鐵片表面會冒出氣泡,銅片表面無現象,但是當用一根導線連接鐵片與銅片時,會發現銅片表面冒出大量氣泡,而鐵片表面幾乎沒有氣泡。這時讓學生觀察現象并思考原因,就自然過渡到原電池的學習,然后小組合作完成系列探究實驗,就可順利完成本節課內容的學習。通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親自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對知識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
三、充分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拓展
在教育領域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應用核心,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已經是大勢所趨,更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意義所在。高中化學教學在如此背景下更要與時俱進,結合化學本身的特點輔以信息技術,從而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新課標也明確要求學生應當熟練掌握實驗的操作流程,能夠根據要求設計、評價、改進實驗方案,分析處理實驗結果,繪制實驗儀器圖等。因此,在化學學習中,化學實驗的學習尤為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客觀條件限制,如有些學校無法提供完備的實驗器材,教師缺乏操作經驗,有些時候學生不能親自操作。這時候便需要信息技術的配合,教師備課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相關的實驗視頻圖片、Flash動畫等將它們運用到課件中,在課上展示給學生觀看,邊播放邊講解在實驗中應該注意的細節,從而加深學生對實驗的印象,鞏固所學知識,并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鋁熱反應時,實驗過程中引燃鎂條時會有大量火花四濺,鋁熱反應產生的高溫會融化生成的鐵,變成炙熱的鐵水,稍不注意會對實驗者造成傷害。即使由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操作,但由于操作時受地點限制,不能保證全班每個學生都能仔細觀察到實驗現象和一些細節。這時候便可以借助多媒體,找到相關的視頻邊播放邊講解,給學生標注出重難點,然后再由教師操作一遍流程,這樣可以確保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在核心素養視域下開展教學活動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因此更需要用核心素養來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精神、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黃亞武,高新建.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化學實驗有效教學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8(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