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獎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不僅要實現對學生英語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進而為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基礎。從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出發,結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策略進行探究,以期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實踐;學生主體;思維訓練
思維訓練是通過科學的方式實現對頭腦智能開發和訓練的實踐過程。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單純的知識積累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需要,只有實現對學生的思維培養與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英語是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主要學科。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以及應用能力培養上,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的英語應用僵化、機械,缺乏自主性與靈活性。針對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思路,將學生的思維訓練放在教學引導的重要位置,以促進學生英語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注重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是學生實現抽象思考的必經之路。高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比較完善,基本上能夠根據文字、語言的描述建立直觀的形象。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利用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構建情境氛圍,引導學生在英語互動交流中,打破知識訓練的機械性,構建語言溝通中的具體形象,從而提高英語學習與應用的靈活性。例如在“A Volunteer Teacher”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志愿教師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等,用具體的形象調動學生理解Volunteer的含義,并結合自身的理解與經驗展開話題探討,加深對知識的形象理解。
二、組織課堂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思維
新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合作思維是學生融入社會的重要思維模式。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高中生合作意識不足的問題十分突出,如在自主學習中缺乏與他人探究問題的主動性,在合作學習中難以接受他人的觀點等。針對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互助的過程中轉變思維,提高對個人與他人價值的認識能力。例如在“City and Country”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進行合理分工,組織學生針對City and Country的話題收集資料、充實觀點、課堂討論、結論展示等,進而促進學生合作思維的發展。
三、加強語法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語法是高中階段英語知識學習的重點,是學生實現流暢的英語表達的基礎。語法中不僅包含基本的英語表達結構,更包含深刻的邏輯性,是學生建立英語思維的關鍵步驟。在傳統的語法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講解主要集中在知識點上,如針對虛擬語態,主要通過案例分析與示范練習,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學習,若是忽視了虛擬語態表達中不同語言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將會造成一些學生理解的表面化,影響語法應用的靈活性。針對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語法講解中應注重對邏輯的滲透,讓學生理解英語表達背后的文化特征,進而在口語訓練、寫作練習中實現準確、靈活地運用。
四、滲透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跨文化交流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常態。基于國家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在教育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思維,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認識與理解,則是減少文化沖突,提高國家之間交流合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漢英文化差異入手,注重對學生跨文化思維的發展。例如在“Festivals”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以中西方的傳統節日入手,講述春節、中秋節與圣誕節、感恩節之間的差異以及其蘊含的文化背景等,讓學生在文化對比中樹立文化思維。
五、拓寬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其教學內容不應該局限于課內知識,還應該實現適當的課外拓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加強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更能夠讓學生接觸到新的思想、觀念,并促進創新思維發展。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設計中,應基于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推薦其進行課外閱讀,并指導學生掌握、運用科學的閱讀方法,以提高其閱讀能力,促進其創新思維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未來發展出發,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全面培養,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發展形象思維,在互動合作氛圍中發展合作思維,在語法學習中發展邏輯思維,在文化滲透中發展跨文化思維,在課外閱讀中發展創新思維,這樣才能突破英語學習的知識局限,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何茜.思維訓練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情境化實踐方式[J].英語教師,2018,18(9):131-133.
[2]王瑋.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J].西部素質教育,2017,3(2):13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