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上下五千年,為我們留下了燦爛于世界的文化瑰寶,而如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的淡薄,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漠視令人痛心。本文詳細分析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重視的原因,以此來探索美術課中有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方法。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學美術課;滲透途徑的探究;文化繼承與創新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課程中滲透的必要性
在課堂上,只要涉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學生的思維就開始不由自主地飄向國外:韓范兒、日本動漫、好萊塢大片……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數不盡的文化瑰寶:傳統理念博大精深,“仁、義、禮、智、信”內涵豐富;民間傳統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技藝精湛!而這些本應令我們自豪的文化、藝術在學生的心里卻不敵一部美國大片記憶深刻,這不免讓人覺得可惜。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何在課堂教育中融入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與希望,讓中國的優秀文化、優秀藝術深入骨髓的刻在每一個孩子的心間,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努力追求的。
二、 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重視的原因分析
在過去的幾千年里,中華傳統藝術浸染著這片土地,書法、繪畫、瓷器、絲綢技藝、刺繡工藝等都曾經在中外大放異彩,引得多少外國人慕名前來只為看上一眼,而如今,我們的學生生活在這片土地而對這些優秀藝術視而不見,在我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看不到
學生們所知道的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技藝,大部分都是通過課本的文字記載或圖片,只有一些有條件地區的學生才會真正的看到令人震撼的藝術作品。就算是教師,能夠看到、看懂,了解真正技藝、技法的又有幾人?根源的缺乏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二) 看不透
中國傳統文化在理解上需要一些文化底蘊,而學生由于學習范圍與生活閱歷的限制,其文化底蘊尚淺,有些東西只能看到表面,而不懂其內涵。因此,就算將傳統文化精品擺在眼前,也只能走馬觀花。
(三) 看不進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電視、廣播、書籍等媒介上大肆宣傳。面對刻板的宣傳,很多學生會覺得枯燥、無聊、不感興趣,這也是造成學生不關心、不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看不上
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大多采用對傳統技藝的延續,不論是在內容上、形式上,還是技法上很少推陳出新,不能與現代學習、生活緊密相連。這也是制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與弘揚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課程中滲透途徑的探究
進入初中,學生們邁進了新學習的領域。年齡的增長、自主意識的不斷提高,使他們對知識內在因素的探索欲望逐漸增強,因此,在傳統文化滲透中,單純的展示傳統藝術品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傳統藝術的精湛,更要與歷史、地理、道德與法治等其他學科知識相融合,了解藝術的內在含義與因果關系。讓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打破口頭的承諾,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直至滲透到學生的心里,使學生形成深入骨髓的精神意念。如何在美術課程中有效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在教學內容上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 造型表現領域
初中美術造型表現課主要有手繪線條圖像系列課和色彩系列課。例如:人民美術出版社八年級上冊,造型表現領域課程有以下幾節。第二課手繪線條圖像、第三課用裝飾色彩來表達、第四課用色彩表達情感、第五課中國山水畫,這幾課的內容都與中國傳統藝術緊密相關。首先,中國富有變化的線描就是手繪線條圖像最好、最生動的例子;其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民畫,那明快、熱烈、響亮的裝飾色彩引人入勝;再說說用色彩表達情感一課,中國水墨畫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有的清幽自在、有的意味深遠各不相同,是本課較好的圖例;最后,中國山水畫一課就更不用說了。因此,只要用心、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在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完美的滲透中國傳統藝術及技藝。
(二) 設計應用領域
設計是有計劃、有目標的創造性行為。設計一詞源于歐美,但在中國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了設計,只是當時人們不自知而已,中國最著名的造紙術、印刷術難道不就是古老的設計嗎?
初中的設計應用領域課程一般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材料運用和材料成型能力。在設計的創新理念中引導學生注入儒家思想或是唐詩宋詞的精髓,在設計制作中,引導學生多選用中國特色材料及技藝,例如竹、榫卯結構、雕刻、刺繡等等,引導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及技藝。
(三) 欣賞評述領域
“欣賞評述”在初中美術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有的人會產生疑問:課本中的鑒賞課程大部分都是圍繞西方繪畫等作品來展開的,我們要如何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初中的學生通過美術學習,逐漸開始有了造型、表現、色彩等方面的美術基礎知識儲備,基本可以自主完成對美術作品的初步鑒賞,但是由于知識儲備尚淺,對作者內在含義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因此,將學生這一弱點作為落腳點,在欣賞繪畫、了解西方繪畫的創作背景與特點的同時,將我國同一時期的繪畫名家、繪畫作品、繪畫工藝做比較,從繪畫的差異,延伸到民族文化乃至民族精神的異同。利用欣賞評述,灌輸中國優秀傳統理念,提高學生文化理解的素養,這樣既直觀又難忘。
(四) 綜合探索領域
綜合探索課程是上述三種領域的綜合,在綜合探索的課程中既需要設計應用,又有造型表現部分,此外還需要把這節課最終的產物進行欣賞評述,這個課型是有關學生綜合能力養成與提高的課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東、西方文化進行碰撞與結合,通過對比開放思維、汲取所長來繼承與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延綿至今,歷經多少風霜雪雨,是中華內涵之精髓也,集中華文明之大成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堂,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需要,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與創新的重要途徑。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是實現中國夢的主要力量。通過課堂教育,讓他們切實地認識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體會傳統藝術的美,真正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而對其進行開拓與創新、傳承與發展。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走得更遠、站得更高!
參考文獻:
[1]郭必恒.中國傳統藝術觀念關鍵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2]張曉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鄭曉玲,遼寧省大連市,大連市普蘭店區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