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 要】目的:分析探討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及相關的護理措施。方法:入選本次研究的對象來自2015年2月-2018年6月到本院分娩的產婦,共計30例,借助于EDS(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對產婦抑郁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且對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比較護理前后存在產后抑郁癥的產婦抑郁情況。結果:通過統計,30例產婦中有8例出現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為26.7%;經調查分析,導致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主要有教育程度、新生兒健康、夫妻關系以及醫護滿意度,經護理,患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抑郁評分明顯下降,護理前后數據對比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教育程度、夫妻關系、新生兒健康以及醫護滿意度是造成產后抑郁癥的主要危險因素,針對這些危險危險,施予合理且科學的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抑郁癥狀。
【關鍵詞】危險因素;護理;產后抑郁癥
【中圖分類號】R749.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所謂產后抑郁癥是指產婦分娩后出現的各種負性情緒,包含有低落、失眠、悲觀、焦慮以及沮喪等,過于擔心嬰兒,部分產婦還可出現食欲降低、頭暈、心率加快、頭痛或者便秘等癥狀,該病不管是對產婦,還是對于嬰兒,均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者還會影響家庭、社會,目前在臨床上已受到關注[1]。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其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為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本次研究就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和護理措施進行研究分析。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的病例來自2015年2月-2018年6月到本院分娩的產婦,共計30例,所有對象均知曉本次實驗的目的,且愿意配合完成,具有獨立閱讀、立即能力,可自主完成整個調查。為確保本次研究的準確性,排除以下患者:伴有嚴重臟器疾病患者;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患者;既往存在精神病史和精神病家族史患者;近段時間使用過抗抑郁癥藥物或者接受過其他治療患者;并有神經系統疾病和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產婦年齡在22-41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28.35±5.22歲;孕周范圍為38-43周,平均孕周為39.21±1.12周。60例產婦中有20例為初產婦,10例為經產婦。
1.2 方法 針對產后抑郁癥危險因素,對于有抑郁癥的產婦施予相應的護理干預,可采取以下護理措施:1)構建良好醫患、護患關系,保持溫和且耐心的態度對待產婦,主動和產婦溝通交流,注意其心理變化情況,加強心理護理干預。2)定期開展相關知識講座,加強健康宣教,針對產婦文化程度施予針對性的教育,以幫助產婦更好地認識疾病,使其能夠正確面對和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在產時,采取導樂陪護的方式,密切觀察產婦產程進展情況,根據其需求提供給合理的護理服務,分娩期間予以心理支持,協助產婦進食補充能量,耐心指導其正確屏氣用力,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3)強化社會支持,鼓勵家屬多關心產婦,多和產婦進行情感交流,同時加強產婦母嬰之間的交流,教于產婦正確的喂養方式,盡早讓母嬰接觸,以便產婦可盡快適應角色,同時指導其有關新生兒護理方面的知識以及技巧,使產婦能夠對育兒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掌握相應的技能。4)加強產后產婦心理的疏導干預,多和其談話,了解產婦情況以及新生兒情況,對產婦產后心理變化情況進行評估,一旦發現產婦有出現抑郁的的可能,應及時予以干預。指導產婦合理飲食,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囑咐產婦充分休息。5)加大產褥期的衛生管理力度,指導產婦產后有關形體方面的恢復訓練,教于其相應的心理調節方式,使產婦可保持良好的心態對待后續的生活和工作。
1.3 觀察指標 EPDS量表主要包含有心境、失眠、樂趣、應對能力、自責、悲傷、焦慮、恐懼、哭泣以及自傷等,以1-4級進行評價,其中0分表示無抑郁癥;1分表示偶爾出現;2分表示經常出現;3分表示總出現,分值在0-30分之間,所得分數越高表示抑郁癥狀也嚴重,所得分數超過13分說明有抑郁癥[2]。比較分析護理干預前后產婦抑郁評分情況。
1.4 統計學軟件的處理分析 數據錄入到SPSS17.0分析,計量資料對比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表示, p<0.05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統計,30例產婦中有8例出現了產后抑郁癥,發生率為26.7%。通過調查分析可知,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有年齡、醫護滿意度、教育程度、產婦性格、夫妻關系、分娩方式、新生兒健康以及教育程度等,其中產婦教育程度、醫護滿意度、夫妻關系即新生兒健康為主要因素。護理前,存在產后抑郁癥的產婦抑郁評分為21.23±2.11分,護理后抑郁評分為12.21±3.01分,護理前后抑郁評分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經調查研究,引發產后抑郁癥的危險因素主要如下:1)文獻報道表示,文化程度較低的產婦更加容易發生產后抑郁癥,究其原因可能和文化程度較低的產婦知識不足,對于妊娠和分娩后的角色還不適應,不可正確面對所致;2)調查研究顯示,影響個人重大事件應激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對于緩解產婦環境壓力,增強其自信心和情感控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女性而言,妊娠分娩作為重大應急事件,給予其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于配偶,即夫妻關系,和諧的夫妻關系可有效改善產婦各種負性情緒,如緊張、抑郁以及焦慮等;3)導致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新生兒健康,若新生兒患病,很容易使產婦出現焦慮和抑郁情緒,另外有調查研究報道表示,新生兒的性別和產婦產抑郁癥的出現也有很大的關系,究其原因可能是因新生兒性別和產婦及其家庭所期待的不符;4)在妊娠分娩期間,分娩產生的緊張心理、產程緊張不順利以及宮縮疼痛等均可增加產婦的心理壓力和痛苦體驗,若此時缺乏醫護人員的良好情感支持,也很容易使產婦出現產后抑郁癥[3-4]。除此之外,產婦年齡、分娩方式、經濟收入等因素和產后抑郁癥的發生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護理,伴有產后抑郁癥的產婦抑郁評分明顯下降(P<0.05)。
綜上言之,加強產后抑郁癥危險因素的分析,施予相應的護理措施,對于抑郁癥的改善和產婦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趙岳,李永祥,凌鏗等.柴胡疏肝散聯合氟西汀對產后抑郁癥患者IL-6、IL-1β、TNF-α的影響及其療效[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4):127-129.
杜華,劉春宇,何燕等.基于一所醫院產后抑郁癥的患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5):321-323,333.
胡海萍,吳志國,吳榮琴等.孕晚期綜合性醫院焦慮抑郁量表評分對產后抑郁癥的預測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4,47(6):331-335.
商田歌,劉海波,葉翼華等.循證護理在產后抑郁癥家庭護理干預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10):93-94.
陳認紅,黃海燕,林可珊等.產后抑郁癥的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z1):79.
李媚珍,萬水蘭,葉小寧等.延伸護理對降低產婦產后抑郁癥發生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4,(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