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
【摘 要】新生兒疾病篩查是通過血液檢查,針對某些危害性嚴重的先天性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的群體過篩方式,充分發揮著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作用,盡可能避免了新生兒腦部、肝臟、腎臟等器官的損害,致使身體發育、智力發育障礙,甚至出現死亡的現象。將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廣泛的應用起來,研究創新血片質量的方法,這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必須引起醫務工作者們的高度重視。此項篩選能夠提高人口質量,可以保證新生兒的身體健康,是一舉數得的。
【關鍵詞】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質量;方法探究;思考;分析
【中圖分類號】R72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引言: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疾病篩查面對的是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臨床癥狀尚未顯現之前,實驗室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早期發現某些疾病,及時提出治療建議,防止了新生兒身體不可逆性損傷的出現。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小兒殘疾率、小兒病死率,給我國人口質量的提高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血液樣本質量影響著疾病篩查結果的精確度,二次復檢存有很大麻煩,不僅增加了檢驗方的工作負擔,還給予了受檢方精神壓力,還存在一部分病人失聯的可能性。鑒于此,我們就要針對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質量的方法做出具體的探究與思考。
一、相關資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縣出生的5172名新生兒定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家屬同意進行新生兒先天遺傳性疾病篩查的為5121例,其中:男嬰2619例,女嬰2502例,與嬰兒家長達成意見統一后,簽署過知情同意書。采集血液樣本時應該注意:(1)在嬰兒出生后72小時后喂足6次奶后可以進行。(2)未哺乳、無蛋白負荷的情況下,可能出現苯丙酮尿癥(PKU)篩查假陰性。(3)避開嬰兒生理性TSH上升時期,能夠降低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CH)篩查假陰性的幾率。(4)由于各種原因出院、轉院的新生兒無法在72小時后采血,護理人員應該發揮指導的作用,負責跟蹤采血,從而提高疾病篩查的有效性、覆蓋率等。時間不建議超過21天,新生兒疾病篩查的價值會更高。
二、篩查結果
5121例新生兒接受疾病篩查后,召回復檢為確診陽性苯丙酮尿癥的1例,疑似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CH)的2例。
三、方法研究
(一)新生兒家長必須做好心理準備,積極配合疾病篩查工作。相關人員應該選擇合適的篩查方法,向家長們宣傳更多的專業知識。特別是采血部位、采血方法、采血量等。而產婦、家屬明白了苯丙酮尿癥(PKU)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CH)的特異表現,同時形成一種樂觀態度,主動參與治療,這對患兒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1]。我們應該意識到,某些疾病早發現、早治療,大多數患兒都可以正常發育,智力水平與健康兒童無較大的差異性。相反的,家長面對缺乏疾病的特異表現慌亂以后,患兒就會錯失最佳的治愈時機,生長、發育均受到了嚴重影響,無形中提升了殘疾率和病死率。
(二)新生兒疾病篩查需要嚴格按照流程進行。首先,采集血液樣本前詳細記錄新生兒母親的姓名、住院編號、聯系電話、家庭住址、嬰兒性別、出生日期、體重、采血時間等等。其次,保證登記信息準確、完整,建議使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統計,降低檔案資料丟失的可能性。再次,一旦發現卡片填寫不完整、資料不詳細等問題,要及時的溝通新生兒家長,指導他們提供相關信息,使醫生工作順利的推進下去,護理計劃得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落實。
(三)嬰兒出生72小時后進行血液樣本的采集,并且有效哺乳6次及以上;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進行采血的新生兒,可以分配專業的護理人員跟蹤護理,認真登記、填寫完采血通知單后,通過電話、QQ群、微信群等渠道聯系家長,約定好時間來院接受檢查,最好不超過21天,最遲不能超過30天。每天上午及新生兒沐浴后,是進行樣本采集的最佳時機,護理人員規范操作,耐心指導家屬配合,既能提升疾病篩查結果的可靠性和血片質量,還可以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借此促進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長遠規劃、可持續發展,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
(四)新生兒沐浴后應該進行足底按摩,以便促進足底血流量,提升采血成功率。采血的位置應是新生兒外側足踝垂直線和足底外側緣的交界處[2]。采血前嚴格消毒,使用75%乙醇輕輕擦拭嬰兒皮膚,等待采血部位皮膚干燥后,要用左手輕按嬰兒踝關節,右手使用一次性采血針快速刺入皮膚2mm-3mm。用棉簽抵住穿刺點,輕輕擠壓使血流出,廢棄第一滴血。過程操作嚴謹,不能出現盲目操作的情況。使用濾紙接觸血滴,讓血液自然滲透濾紙的正反面,每張濾紙采集3個血斑,各個血斑之間不能重疊,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完成采血后,再用無菌棉簽止血2-3分鐘。
(五)判斷合格血斑:濾紙上有3個直徑≥8mm血斑的,濾紙正反面被完全滲透,且血斑濃度非常均勻,間隔清晰可見[3]。血片應在溫室中自然干燥,同時避免日照、加熱、污染等。血片晾干后置入密封袋放在保鮮盒內,在2-8℃冰箱中保存,7天內送到新生兒疾病篩查實驗中心。
四、篩查結果
5121例新生兒一次成功采血5046例,采血成功率為(98.26%),血片合格率為(99.15%)。
五、心得體會
血片的采集屬于重要的環節,血片采集質量影響著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的精準度、有效性。要想進一步的提升采血成功率,保證血片采集質量,相關人員就要按照流程完成規范操作,保持負責任的態度,盡量減少嬰兒的痛苦。血液樣本采集、管理、檢驗均是新生兒疾病篩查的關鍵,醫院必須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能力的考核,業務水平的評估,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不斷優化部門工作。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先進的管理理念,對于醫院權威形象的樹立來說是大有助益的[4]。規范采血后按照流程干燥送檢,強化質量的管理和工作的改進,這是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質量的好方法;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提高采血技術,充分保證標本質量,這是提升新生兒疾病篩查結果準確性的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王慧琴,唐紅,吳衛東.新疆南疆地區2013年-2015年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質量情況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6,38(02):9192-9193.
顧宏梅,沈美云,徐旭娟.PDCA循環法在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采集成功率中的應用[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7,2l(03):34-35.
林春妹,林壹明,鄭發明,由燕.4480例新生兒疾病篩查血片不合格原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22):280-284.
劉靜,郝勝菊.甘肅省部分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樣本質量情況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6,16(10):86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