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民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嚴重的叛逆期,其一方面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具備很強的自尊心,這樣一來就導致其雖然存在很多的困惑,但是卻不會主動向他人尋求幫助,而長期處于這種心理狀態下,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缺乏父母的關心,隨著其年齡逐漸增大,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如果不能得到合適的開導,會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此詳細探討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轉化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的農村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轉化策略
隨著城市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動力。但是受限于城市較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戶口政策,大多數的農村打工人員都會將子女留在農村,交由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親屬撫養,這樣一來就導致了農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因為缺乏關愛,導致其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有些會慢慢消失,而有些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初中階段的留守兒童已經具備了較強的自我意識,并且其自尊心也十分強烈,對于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轉化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以及愛護
留守兒童因為長期離開了父母,由爺爺奶奶或者其他的親屬加以照顧,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因此教師要想直接對留守兒童進行轉化管理是很難的,即便強制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也不會認真落實,甚至還會產生較強的反感心理。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看似獨立自主,實際上內心大多數都比較孤獨,只不過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所以總是表現出一副獨立自強的樣子,甚至不愿意聽從教師以及臨時監護人的管教。針對這一類留守兒童,教師應當加強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通過對孩子的關愛,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進而更好地實現對留守兒童的轉化。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之余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更好地關心、呵護學生。教師要對班級中各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建立學生檔案手冊,將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生活狀況以及學習狀況詳細地記錄下來,然后通過家訪來進一步了解每個孩子的家庭狀況,初步了解各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了解留守兒童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根據這些孩子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關心這些孩子,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例如,筆者曾經教過一個叫小剛的學生,小剛平時在班級里話很少,在教學中發現他經常不回家吃飯,有時候直接吃點饅頭,筆者試圖跟他溝通過幾次,但是他一直很沉默,不配合筆者的溝通。后來通過走訪發現,小剛是由爺爺撫養的,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前幾年剛剛過世,爺爺的身體其實一直不好,一直在吃藥,每天都要在病床上躺很久,爺爺身體好的時候還可以做飯,但是身體不好的時候就只能躺床上休息,導致了小剛每天吃飯都不規律,經常放學回家還要幫忙做飯照顧爺爺。在走訪發現了這一問題以后,筆者就每天都從家里多準備了一些飯菜,每天放學以后都會叫小剛到家里吃飯,吃完以后會打包一些讓小剛帶回家給爺爺吃。剛開始的時候小剛很拘謹,很放不開,后來慢慢開始話多了起來,也愿意與筆者溝通了。在一次次的吃飯以及交流中,小剛逐漸打開心門,性格也慢慢變得開朗起來了,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提升。
二、實現對留守兒童的嚴格管理
在實現了對留守兒童的關心與愛護以后,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地找到依靠,進而更好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以及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方面要關心孩子的生活,讓孩子的生活質量得到保證,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管理,為每個孩子找到自己奮斗的目標,并且指導留守兒童為之而努力奮斗,幫助這些孩子找到成長的方向。當然,在幫助留守兒童成長奮斗的過程中可以從一些小目標開始,逐漸地讓孩子們適應奮斗的過程,進而讓孩子們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小剛在與筆者熟悉以后,在生活上逐漸地有了保障,其在日常的學習中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認真。在與小剛談心后筆者給小剛制訂了一套學習發展計劃,首先讓小剛能夠確保自己每一科都能夠及格,尤其是他最差的英語,在經過半年多的學習與努力,小剛成功達到了這一目標。考慮到小剛自身的學習情況及其家庭的情況,小剛決定初中畢業以后去讀中專。我主動與小剛的父母進行溝通后,決定尊重小剛的選擇,筆者與小剛一起選擇了一所合適的中專學校,并且讓小剛以其為目標進行努力,最后小剛在中考結束后順利地進入了該所學校,完成了自我的轉變。
三、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在班級教學以及管理的過程中,教師是班級的領導者,也是學生心目中最可靠最值得依賴的人。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而言,其因為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在習慣了教師的關愛以后,在心里就會逐漸地對教師產生一定的依賴感。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一定要確保在班級中平等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成績差的學生,在語氣、動作上不能存在任何的差別,要確保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無論是正常的孩子還是留守兒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要一視同仁,避免因為差別對待而刺激到孩子敏感的自尊,影響到孩子們的成長發展。
課后,教師可以對一些成績差的學生或者是家庭有困難的孩子,給予一些特殊的照顧,但是這些特殊的照顧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避免引發其他孩子們心理的失衡,到時候會影響到班級的凝聚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成長。
對于初中留守兒童的轉變不是短期內能夠實現的,教師一定要耐心細致地做好留守兒童的思想工作,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以及愛護,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學習以及生活中的困難,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尊重留守兒童,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讓留守兒童走出自己內心的陰影,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平.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現狀及策略研究[J].新校園(中旬),2016,28(9):13.
[2]董有平.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22(11):11.
[3]張海燕,劉佩軍.農村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17,17(5):17.
[4]左天玖,朱江,鄔瓊江,等.培養農村托管留守兒童語感策略:運用網絡優質資源優化農村托管留守兒童課外閱讀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3(6):61.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及教育對策的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283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