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希祿
摘 要:就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進行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教學情境;學習興趣;創新
教學情境就是以直觀的方式再現書本知識所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情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實踐與理論、情感與理性、舊知與新知、背景與知識以及問題與思維的關系和矛盾。
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易于學生理解、消化、吸收。情境就是湯,知識是鹽。巧妙恰當的情境設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一、巧設情境導入新課,引發思考,激發興趣,培養創新意識
新課導入方式要常變常新,保持“源頭活水”才能使每一堂課都有新鮮感,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講授八年級物理第九章第一節“壓強”時,用多媒體播放一段雪地上行走和滑雪的對比視頻引入課題。并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體重相當的兩個人一個深深陷入雪地,另一人卻在雪地上自由滑行?
★講授第九章第四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飛行表演,雖然學生不在現場觀看,但驚險的畫面、強烈的視聽效果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拉近了現實生活與抽象概念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并適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十幾噸重的飛機靠什么力量托起來,能夠在空中自由飛翔,而且還能上下翻滾做出各種動作?
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本節課的探究學習。
二、巧設情境進行實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
許多物理實驗要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例如光學實驗在暗室中進行效果好,學校不具備的條件,老師就要創造條件,巧設情境,有效完成實驗。
★演示光的直線傳播的實驗中,把窗簾拉上,在相對暗的條件下,老師用噴霧器噴出水霧,用激光發生器產生的激光照射到水霧上,光的傳播路徑就顯示得清清楚楚。這樣在課堂上模擬了霧天或黑夜才能看到的情境,學生發出了驚奇的叫聲。
★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一節的學習中,用數碼相機拍攝乒乓球放在流水的水龍頭下方不被流水沖走的視頻,上課時用多媒體投影出來,展示了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的真實情境,完成了課堂上無法進行的實驗。
通過這些生活場景的模擬和展示,把學生帶入了具體的物理情境,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意識到身邊處處都有物理知識,消除了學習物理的神秘感,也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考和創新意識。
三、巧設情境攻克難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
許多物理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如果巧妙地設計物理情境,以直觀的方式再現物理知識表征的實際事物或者實際事物的相關背景,把學生帶入具體形象的情境中就有利于學生理解概念。
★講授運動的相對性和參照物時,引入電影《閃閃紅星》歌詞中的“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伴隨著播放電影片段,講述:“山走來迎”是以船為參照物,而“山不動,是船行”是以岸為參照物。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就有了直觀的感受,使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學習平面鏡成像時,播放視頻畫面引入吳偉《題飲圖》詩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形象地反映了平面鏡成像的對稱性。在這些直觀形象的場景中學生輕松地理解了概念,突破了難點。
學生欣賞著彰顯物理活力的、活靈活現的畫面,吟誦著優美詩句,學習著物理知識,領悟到了物理學的價值和美,感受到了學習物理的快樂,達到了寓教于樂、寓學于趣的效果。
四、巧設情境完成練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創新思維
★習題如果只是干巴巴地陳述物理問題,把知識點孤零零地展示出來,學生讀題時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因此設計一些跟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社會熱點、趣點問題為背景的習題,使學生在讀題時倍感溫馨、親切,從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例題:為了打造宜居、宜游、宜業的綠色生態戈壁旅游城市,我市大力實施濕地修復保護工程,并在全市各處修建了人造湖,形成了湖光山色、綠樹成蔭的戈壁美景。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濕地、湖面的水面面積大,可以大大減弱周圍地區的“熱島效應”,這是利用了水的 大的特性;大量水 (填物態變化名稱)且 (選填“吸熱”或“放熱”),可以調節濕度和氣溫。
以學生熟悉的環境、事物為背景,學生倍感身臨其境,情景交融,學生讀題時津津有味,讓解題過程親切自然,順利作答。
★用物理知識來解釋古詩詞的試題新穎別致,切入點恰當,是檢驗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例如:(1)張繼的《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霜滿天”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識?(參照物、音色、凝華)(2)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中“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包含什么物理現象?(擴散現象)。(3)“潭清疑水淺”是光的折射。(4)范仲淹詩句“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包含了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的知識。
詩詞創設的文理相融的情境避免了直接陳述枯燥的物理問題,學生讀著朗朗上口的詩句,思考著其中蘊含的物理學知識。
“情境教學的好處是把教材教活了,把孩子們教活了,把教學過程中的育人功能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因此,‘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一種有效的探索。”教學實踐證明,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是充分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修訂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