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璐娟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可能會出現學生學習分化的情況,如何做出調整和優化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基于此,展開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原因;教學對策;研究
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學習分化的情況,針對初中數學教學,本文結合初中生數學學習造成分化的原因進行研究,并針對學習分化提出相應的教學優化策略,希望對初中數學教學有所啟發。
一、造成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
1.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初中數學教學中,往往存在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較差,對數學知識理解不足的情況,總有學生家長認為這是學生智力不足,學生“笨”影響的,實際上,造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不足的原因,往往和學生的智力因素沒有多大關系。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可能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自身的性格和學習習慣等方面有很大關系,所以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數學學習思維的培養,從學生智力引導入手,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讓學生在實際的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和樂趣,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2.教材研究對象的轉變影響
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數學知識往往是一些生動形象與實際生活場景聯系較緊密的知識,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往往得心應手,更加容易理解,而初中數學知識往往結構邏輯性和系統性強,較為抽象,對學生的知識理解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這也符合學生后續的知識學習和自我發展的需要。所以在初中階段,如果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數學知識結構,自身的知識理解能力不高,在后續的數學學習中往往更加有難度。初中數學知識往往概念多,掌握起來困難較多。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由數字轉到圖形,學生的思維轉變能力尚未提高,影響學生的知識理解。初中數學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求有所增加,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答題不知道寫什么,作圖不知道從哪作起。這些因素都導致學生的后續初中數學學習有一定困難。
3.學生學法和教師教法的不適應
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知識學習,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往往受到教師和家長的多種教導,學生的知識理解往往深刻具體。但是進入初中階段,一方面學生學習的課程增多,導致數學知識學習的時間有所減少,另一方面學生的思維方式還停留在小學階段的被動學習階段,面對大量的課程,學生的學習能力尚未滿足實際學習需求,大量的知識學習需要學生自主進行動手操作、觀察、猜想、探索、驗證。但是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學生的初中數學學習帶來嚴重影響。
二、預防兩極分化的教學對策
1.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促進學生主動掌握知識,強化理解知識的內在動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首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通過學習技巧的提升,愛上學習。
2.設置適當的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
學生的學習意志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有很大影響,在進行初中數學知識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意識。設置有梯度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學習意志。如突破“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這方面知識教學中,可設置梯度練習題:①a-b,②a-2b,③9a-4a,④(a+b)-c,⑤(a+b)-(a-b),⑥(a+b)-(a-b),⑦a+2ab+a-c,⑧4a+8ab+4b-9c。通過這種梯度式的練習,可以有效適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思維,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意志。
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學情、認知、思維等方面分析造成學生分化的原因。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置適當的練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志等方式,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學習,有效改善學習分化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張桂森.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2):105-107.
[2]陳小紅.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的成因及對策探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4):102.
[3]周芳.初中生數學學習分化的原因分析及教學對策建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112.
[4]劉輝.農村初中生數學學習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教學策略[J].教育革新,2009(5):27.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