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翠平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數學的學習將覆蓋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所以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激發小學生聽課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存在的問題,進一步總結了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基礎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小學生思維比較發散,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傳統的數學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學生雖然聽了很長時間,但是能夠有效吸收的部分卻很少。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利用有效的問題情境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存在的問題
1.教師準備工作不足,創設的問題情境缺乏吸引力
目前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同時教2~3個班級的數學課程,教師需要批改的作業量很大,留給備課的時間就非常有限。部分教師在準備教學課件時,對于問題情境的設置沒有做充足的準備,選用的問題情境要么直接借鑒其他老師,要么通過網絡下載,沒有與自己班級情況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樣創設的問題情境不能有效吸引學生聽課。學生聽課效率不高,最終就會影響數學教學的質量。
2.小學數學教學創設的問題情境偏向形式化
雖然近年來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仍然存在部分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數學成績,忽略了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這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采用題海戰術,即使創設問題情境,也容易偏向形式化。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通過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能夠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學生短期的數學成績,要將眼光放長遠,注重對學生數學興趣以及主動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小學生對整個課堂的參與程度,通過師生的有效互動,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具體說來,小學數學教師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要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提高問題的趣味性
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依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問題要貼近生活,激發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認知展開思考,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人民幣“元角分”的換算時,學生剛接觸時容易產生混淆。教師可以用練習幣組織學生玩買東西的游戲,讓一組學生當售貨員,另外一組學生當消費者,自己嘗試使用練習幣買東西和賣東西。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就會掌握元角分的換算方法。
2.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要跟學習的知識緊密結合,注意知識的連貫性
數學是一門嚴謹且邏輯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銜接和連貫性,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比如,在學習除法的時候,教師要教學生乘法和除法之間的關系,他們的計算用的都是“九九乘法表”。教師可以領著學生用“數字接龍”的游戲來復習乘法表,這樣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能夠讓小學生從舊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3.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要跟學生的年齡緊密結合,通過創造性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階段學生的生長變化快,不同年級的小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有很大的差距,對問題的理解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在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和接受程度,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要盡量使用趣味性強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將數學問題和故事融合在一起,比如“兔媽媽要去買菜,大白菜4.5元,胡蘿卜5.5元,一共需要多少錢?”類似這樣的題目,既鍛煉了小學生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又增加了小學生上課的趣味性。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選用更加生活化的問題情境,高年級的學生具有更多的生活經驗,教師利用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引導高年級的學生思考,能夠激發高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的穩定性質?”學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金字塔、屋頂”等正確的答案。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創設與學生年齡相匹配的問題情境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傳統數學的教學模式,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情況和知識水平等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創造能力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增強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引導小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依玫.“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2]胡飛.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景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36):110-111.
編輯 魯翠紅